銀行線下網點佈局分化:關停與新增齊現

(原標題:銀行線下網點佈局分化:關停與新增齊現)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汪青  銀行網點最終是否會消失,是近年來不斷被反覆討論的話題。

隨着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銀行業數字化轉型不斷深入,銀行線下網點關停的消息屢見不鮮。儘管在大多數普通儲戶的感知裡,昔日門庭若市的銀行線下網點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被淡忘,直至關門。但實際上,從監管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國新設銀行網點仍呈淨增長。

具體數據來看,國有行和股份行網點數量整體呈下降之勢。不過,仍有股份制銀行網點逆勢增長。比如,平安銀行、中信銀行等。在近90%的離櫃率和不斷提速的數字化運營大環境下,這些銀行線下網點也不得不花式自救。

線下網點正在消失?

“平時都用手機銀行辦理業務,如果這次不是因爲要在銀行App上買理財產品,我是不會專門跑去銀行的線下網點的,大夏天太熱過去了可能還要排隊。”上海陳小姐對記者表示,由於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估必須有該行理財經理的簽字,所以需要專門到該行網點當面進行風險評估。

實際上,在銀行數字化轉型不斷推進的當下,抱有陳小姐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減少銀行線下服務次數似乎已經成爲趨勢

曾經的銀行網點,門庭若市,辦理一項業務排隊一小時並不是什麼稀奇事。然而,近年來隨着網絡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用戶逐漸養成線上辦理業務的習慣,銀行線下網點逐漸處於“無用武之地”的境地。

不過,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金融許可證信息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6月11日,全國共有227452個銀行網點。今年以來,全國新設網點共1027個,退出網點共945個,實際上淨增82個。

以六大行爲例,2020年六大國有銀行網點總數爲106526個,相較於2016年的109289個共減少2763個網點。今年以來,六大行共新增192個網點,累計退出412個網點,網點數量淨減少220個。

雖然今年六大行整體網點數量有所減少,但從近5年數據來看,六大行銀行網點數量仍保持動態穩定狀態,網點數量減少的幅度不大。

具體來看,建設銀行在去年退出網點數量最多達97個;農業銀行、郵儲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工商銀行在去年分別退出76個、75個、61個、52個、51個。從整體淨增減數量看,六家國有銀行中僅工商銀行網點數量增加3個,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分別減少網點82個、48個、45個、40個和8個。

股份行方面,今年1月1日至6月11日,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共新設網點246個,累計退出網點378個,網點數量淨減少132個。

對於近年來銀行網點整體不斷縮減背後是線上金融服務帶來的銀行業務離櫃率的提高。

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銀行業的平均離櫃率分別爲84%、87.58%、88.67%、89.77%。2020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3709.22億筆,同比增長14.59%;離櫃交易總額達2308.36萬億元,同比增長12.18%;行業平均電子渠道分流率爲90.88%。

此外,線上的遠程銀行的運營成本遠遠低於線下網點的運營成本。“網點需要經歷選址調查、網點建設、人員招聘、設備採購等多道流程,特別是近年來租金和人力成本的大幅上升,其中,當下銀行經營成本至少有60%的費用都花在人力上。”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兼聘教授,交通銀行前副行長侯維棟在日前舉辦的數字化轉型變革與挑戰論壇上表示,在互聯網改變個人客戶行爲習慣後,如何優化客戶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是銀行業創新的重要內容。在此過程中,銀行運營必將由高成本向低成本轉化,從勞動密集型向主要依賴智能設備、IT系統的方向轉變。

網點花式自救

技術進步讓銀行交易渠道日漸豐富,但在服務特定人羣、特定地區非標轉化業務等諸多方面,銀行網點仍然發揮着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隨着業務線上化辦理,銀行網點的金融服務功能可能會減少,而生活方面的功能可能會增加。比如,有些銀行已經開始嘗試咖啡銀行、超市銀行,這些嘗試也許會讓銀行網點的生存找到新出口。即使銀行網點減少了,也並不意味着銀行的服務能力下降,APP將會成爲銀行網點的新入口。

比如,銀行關閉線下網點對於大多數年輕人而言,不會產生什麼影響,但是對於大部分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中來年而言,現金依舊是他們生活的主要支付方式。那麼,去銀行線下網點取款也是必須的。

2021年3月30日,銀保監會印發的《關於銀行保險機構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通知》(銀保監辦發〔2021〕40號)指出,各銀行保險機構要積極融入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發展服務老年人的特色網點。要加強金融服務下沉,進一步完善基礎金融服務,根據老年客戶羣體數量和金融服務需求,合理科學進行網點佈局。

實際上,此前就已經有不少銀行在線下網點開闢了“銀髮專區”,爲不熟悉移動支付的中老年人提供服務,並指導他們使用相關的APP。並且養老金融成爲各家銀行大力佈局的賽道,如建設銀行構建的“養老金融生態圈”;中國銀行的“養老金融特色網點”等。

此外,在“三農”等金融服務薄弱領域,銀行網點覆蓋力度也在加大。截至2020年6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機構網點、機具服務、流動服務等方式,讓832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16.63萬個行政村農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率達到99.6%的水平。

曾剛認爲,銀行網點向基層下沉,補上了農村地區金融短板,能夠發揮積極的社會效益。同時,隨着農村地區經濟發展,金融服務需求不斷增加,普惠金融發展空間巨大,銀行自身也將收穫良好的經濟效益。

不難看出,線下網點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會是銀行重要的渠道。記者也注意到,在網點數量整體下滑的大背景下,平安銀行、中信銀行等網點數量均在逆勢增長。

面對消費者習慣遷移和技術衝擊等挑戰,銀行也在多舉措進行花式自救。

在業內人士看來,基層商業銀行應以網點爲重要陣地,通過線上與線下、業務與技術深度融合,加快多場景佈局,持續提升網點效能。銀行網點在未來將出現去現金化、去交易化的趨勢,即向着諮詢服務中心和生態圈中心轉化。

所謂諮詢服務中心,指的是銀行網點相比線上渠道,可以更好地滿足對線上金融存在認知障礙的部分客戶羣體(比如老年人),以及對金融服務有更高場景營銷需求、希望獲得線下專業服務的中高端客戶的需求。

而生態圈中心,指的是銀行網點從銷售中心轉爲客戶生活中心,包括但不限於爲客戶提供資金服務帶來的心理健康諮詢和教育,幫助客戶維持心理與身體健康而開展健身活動、美食烹飪指導、營養保健指導等主題的活動。

實際上,近些年,銀行都在通過增設智能硬件,藉助科技賦能打造“數字化+場景化”生態圈,對網點進行智能化改造和引入便民服務

比如,此前建設銀行就在探索“智慧政務+勞動者港灣+社區綜合服務”的路徑,構建以網點爲中心的社區生態圈,下沉服務重心融入網點周邊社區生活,同步打造B站、汽車等網點主題生態場景。此外,還有招商銀行的HelloKitty主題網點,華夏銀行的“圖書館支行”等。

對於銀行而言,提升線下網點的到店率,遠比提升手機APP的MAU(月活)難得多。而如何打通網點周邊社區生態及商圈生態,強化網點的社交屬性成爲關鍵。6月28日,由平安銀行與嗶哩嗶哩點睛聯合推出的平安銀行電競主題網點開業。

在今年3月26日,招商銀行在B站發佈了一條名爲《【招行特供】挑戰全網最甜書記舞》的視頻。一位甜美的女生代表在招商銀行線下網點出鏡,翻跳了一段可愛的“千花舞”,引起網友圍觀和熱議

侯維棟認爲,在當下要加快推進實體網點轉型,建設新型銀行網點,更加直接地對接客戶需求。實體網點應當成爲線上銀行的有效延伸,與線上銀行在業務上形成互補互聯,從而提高銀行業的整體運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