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月球飄洋過海來臺灣

小說

英國月球緩緩升空懸掛在2018年ART TAIPEI的展場天空,這是當年ART TAIPEI最大的亮點,也是引起最多討論並吸引最多目光的公共藝術。這顆飄洋過海的月球,當時被CANS《亞洲藝術新聞》總編輯鄭乃銘評爲是ART TAIPEI有史以來真正稱得上大型公共藝術的裝置

這一年,依然邀請了國際策展人Annie IVANOVA策劃科技特展」,特別邀請了英國藝術家Luke JERRAM創作的大型裝置《月之博物館》(Museum of theMoon)、澳洲藝術家Kit WEBSTER充滿視覺張力作品《ENIGMATICA》,以及臺灣知名藝術家陶亞倫全新作品《超寫實NO.2(HYPERREALITYNo.2)》、《超寫實NO.3(HYPERREALITYNo.3)》,建構了一場紮紮實實的科技特展,也體驗了一場新的感官饗宴

英國藝術家Luke JERRAM創作的大型裝置《月之博物館》直徑達十米,球體上濃縮了以NASA勘測軌道飛行器相機所拍攝,透過高解析度噴繪輸出一比五十萬的月球寫真,再以精密製作的縫合技術成型,讓《月之博物館》與真實月球的星體表面達到擬真的效果。有別於真實月球由太陽光反射,《月之博物館》本體即是自動的光體,裝置更融入由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FilmAwards,簡稱BAFTA)與艾弗.諾韋洛獎(Ivor Novello Awards)等大獎得主Dan JONES所設計的音效。隨着《月之博物館》巡迴至英國、荷蘭比利時、法國、香港、北京等十八個國家後,首度來臺展出。Luke JERRAM期待藉由《月之博物館》開啓人們對於月亮文化的探索與興趣,而在旅行不同國度時,展演着如詩如畫的聲光效果與月亮的感官意象,不論是在山野綠地、博物館殿堂繁華都市,乃至於在藝術博覽會的展場中,一輪皓月緩緩升起,總帶給人們心中無限的感動與祈願。

如何讓《月之博物館》升空?那可是一門困難且挑戰性高的學問。跟ART TAIPEI展場—臺北世界貿易中心一館的重要主管開了無數次的協調會議,也召集了結構技師到現場面對面討論,往返數次後獲得的最終答案是無法由建築物的四個點拉懸吊線,因爲有年份世貿中心一館可能承載不起月球的拉扯力道。而在此同時畫協工程總監曾晟願從藝術家的圖片當中獲取了靈感,或許嘗試懸臂起重機的懸吊方式將月球吊起;除了考慮懸臂式機具的承載重量外,世貿中心的地面承載重量也必須同步考慮。感謝在曾晟願不眠不休地與世貿中心工程部門進行多次的協調、溝通與請教之下,世貿中心允許我們以懸臂式起重機的方式處理月球的布展大家終於鬆了一口氣。

2018年十月二十二日早上九點月球正式進場佈置,我與策展人Annie也一早進入展場陪伴遠從英國來的技師Bon處理月球的裝置工程。從早上九點忙到晚上九點整整十二個小時,終於讓月球緩緩升空懸掛在世貿一館展場的上空。在那一刻我激動地落淚,我跟Annie擊掌說我們做到了,我們互相擁抱祝賀,同時也感謝畫協同仁的努力,因爲幾個月來的籌劃辛勞,大家都有一股解脫的興奮與虛脫!

我們又成功挑戰過一個困難的關卡。(本文摘自《由藝術座標星際座標》一書,有鹿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