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菌血症患也能捐角膜! 臺大醫院「領先全球」改寫迷思

菌血症患也能捐角膜臺大醫院「領先全球」改寫迷思。(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臺灣過去超過6成眼角膜移植需仰賴進口,臺大醫院2013年承接衛福部經費設立國家眼庫,透過標準作業流程,將角膜捐贈從傳統眼球摘取,進展到只摘取眼角膜,並領先全球破除菌血症患者不得捐贈角膜迷思,未來有望提升25%角膜捐贈率,研究成果已登上頂尖國際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臺大醫院眼科胡芳蓉教授表示,在國家眼庫成立前,2012年的捐贈角膜摘取數量爲218例,2013年開始逐年增長,從220例成長至2018年的537例,除提供角膜緊急修補使用外,也讓64位因車禍、感染患者,利用冷凍眼角膜保住眼球,免於摘除命運

此外,衛福部也因應高齡社會來臨,修正人體器官移植分配管理辦法」,將65歲以下眼角膜移植優先條款刪除,讓更多長者能透過移植,找回生活品質

▲眼角膜內皮細胞檢查儀。(圖/記者嚴雲岑攝)

胡芳蓉提到,角膜移植是否成功,主要受到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影響,只要密度在2000平方毫米以上,就符合移植條件,越年輕的捐贈者密度越高,但使用國外進口角膜,費用也相對昂貴,需自付5萬至10萬元以上的眼庫處置費用,而內皮細胞的品質,也不一定會像剛出貨時一樣好。

「國外進口角膜經過長途運輸、振動溫度變化,角膜內皮細胞數目也會隨之減少。」胡芳蓉表示,臺大眼科過去曾做過研究,發現在美國剛出貨的眼角膜,經過長途飛機來臺,內皮細胞密度會從2525±267平方毫米,降至1934±250平方毫米,平均損失590±247平方毫米,影響移植手術成效,但若是臺灣自摘自用,通常都能維持不錯的品質。

▲臺大醫院舉辦國家眼庫記者會。(圖/記者嚴雲岑攝)

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國家眼庫締造了3項歷史紀錄,除了讓眼角膜成爲近年來成長最多的器捐組織外,現也可供近8成移植患者使用,且成功率相當高,去年健保更將移植費用納入給付,讓經濟入市盲胞也能重見光明。

胡芳蓉說,國家眼庫從摘取到保存都在實驗室進行,且嚴格執行微生物篩選,臺大醫院2014年至2017年共收集70例菌血症捐贈角膜與697例非菌血症捐贈角膜進行實驗,沒有一例培養出和血液培養相同菌種,兩組角膜內皮細胞平均只也在2900平方毫米以上,使用率超過98%,手術成功率高達99%,沒有一位受贈者發生感染,讓角膜混濁、感染患者,都可透過移植重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