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探秘「800年不滅神燈」 內蒙成吉思汗陵寫草原傳說

記者陳政錄鄂爾多斯報導

成吉思汗13世紀打下蒙古帝國偌大江山,促成中國近代史疆域最廣的王朝成立,雖其去世後,遺體埋葬處因「皇族密葬」,至今仍爲考古界一大謎題,不過仍有可供祭祀的陵宮在成吉思汗心中「最好的草原」—鄂爾多斯,其守陵人達爾扈特人傳承至今已38代,2000人近800年來不分晝夜,只爲守護祭祀神燈不滅。

內蒙古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宮主體內,祭祀着成吉思汗衣冠冢「八白宮(室)」,入內不得拍照。(圖/記者陳政錄攝)

成吉思汗陵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的鄂爾多斯市,離市區約1小時車程,與鄂爾多斯伊金霍機場距離較近。走進園區中,先是「氣壯山河」入口門景,和21公尺高的成吉思汗躍馬柱型雕像,走上階梯後,就可直達核心區佔地4.5平方公里的成吉思汗陵宮。

除陵宮核心外,整個旅遊區外包括蒙古民俗村、祭祀觀光遊覽區熱氣球俱樂部功能區,還有外圍20到50平方公里的生態恢復保護區視覺景觀控制區等,實現當年成吉思汗途經此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並保留傳統草原文化

▲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和草原上,生活着阿爾巴斯山羊。(圖/鄂爾多斯集團提供)

根據導覽員簡介,成吉思汗生前4次攻討西夏,由於鄂爾多斯擁有「最好的草原」,成爲大軍修整之地。且在最後一次攻打西夏時,相傳成吉思汗因陶醉美景,手中金馬鞭還掉落此地,讚歎這裡是「梅花鹿兒棲身之所,戴勝鳥兒育雌之鄉,衰弱王朝振興之地,白髮老翁享樂之邦」,表示待自己去世後,願留在此處。

因此成吉思汗後來在爭戰中病逝,其靈車返回蒙古高原途中,在路過鄂爾多斯時,舊臣便在當年金馬鞭掉落之處,建立成吉思汗陵宮,主體爲成吉思汗與夫人麾下大將曾居住的寢帳、使用之器物,構成所謂的衣冠冢「八白宮(室)」,並非金身埋葬之地。

▲成吉思汗陵宮前的成吉思汗雕像。(圖/記者陳政錄攝)

隨後數百年間,成吉思汗陵內的八白宮經歷多次遷移和分離, 但從成吉思汗麾下大將傳下的守陵人仍常伴左右,直到1953年,應廣大蒙古人要求,將成吉思汗陵內祭祀物品重新聚集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前身),並逐步以八白宮爲中心,擴建陵宮、周邊建築後和功能區。目前,祭祀用神燈已維持近800年不滅的傳奇,守陵的達爾扈特人也傳承到第38代。

事實上,對蒙古人來說,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陵是不僅是聖地,也是「全體蒙古的總神祉」所在,因爲鐵木真曾造就最鼎盛的蒙古文化和民族信心;同時,這也是保存蒙古、元朝文化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日前更獲頒成爲當地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預計在未來邀請更多臺灣民衆,前來草原探秘成吉思汗與蒙古帝國的磅礡歷史

▼成吉思汗陵內祭祀用燈,已有近800年不曾熄滅的歷史。(圖/取自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