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王應傑:臺灣電力預測太保守 未來仍有缺電隱憂

記者馮建棨/臺北報導

去年815大停電後,臺灣供電議題一直是工商界關心臺北市商業理事長王應傑表示,臺灣電力供應長期過於保守,都是基於之前的數值去推估,但未來用電量可能會大幅增加,直批政府沒有遠見,阻擋民間投資

▲臺北市商業會理事長王應傑批評臺灣電力預測太保守,會害死臺灣。(圖/記者賴文萱攝)電力供需評估太保守 忽略未來隱性用電成長

王應傑說,當臺灣開始逐步淘汰燃油汽車機車轉爲電動,以及高科技發展更極度倚賴電源供應,現在電源開發計劃都是依照過去的數值來保守推估,這樣無法因應未來用電大幅增加情況,且電源開發計劃曠日費時,現在就應該好好規劃,才能因應未來變化。

當現在政府提出「吸引臺商回臺投資方案」,卻沒有考慮到工商界最擔心的「缺電問題」,現在民間願意提前佈局投資發電廠,卻被能源局打回票,感到不可相信。王應傑說,要蓋一座電廠規劃至少就要3年、建廠也要3年,整體完工到發電就要6年以上,因此要擘劃好的電源供應,現在就要穩紮穩打的進行。

重視減少空污的 天然氣發電纔是臺灣需要的

近年來民衆開始重視空氣品質,無奈中南部一到冬天天氣就灰濛濛,路上行人也戴起口罩,就是怕吸進過多的廢氣影響健康。王應傑說,燃油及燃煤發電的方式,由於空氣污染嚴重,未來勢必會逐漸減少,加上之前政府制定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配比下,天然氣佔比一定會超過50%,且因爲天然氣有「潔淨能源」的稱號,空污排放遠低於其他火力來源,這纔是未來臺灣所需要的。

雖然現在政府大力推動再生能源,其中未來很大一塊就是風力發電,但是風力發電是北歐國家發展出來,臺灣的氣候特性海洋系統,都還沒有經過仔細的探勘就開始大量規劃建設,「變數相當大」。

王應傑還說,臺灣缺少風力發電的供應鏈及相關經驗,臺灣並不懂「know how」,這些都還要藉助丹麥等北歐國家協助纔有辦法,等到臺灣學會了,學習曲線拖的太長,未來不確定性太高,且操之技術不在我國手上,「未來很有可能鬧笑話」。

電廠設在臺中港 特區遠離民衆影響小

王應傑提到新電廠會選在臺中港內,就是因爲那是特區,土地是屬於國家的,所有權單純,另外又靠近在臺中港的中油天然氣接收站供氣來源相當近,供氣管線不用拉太長減少不確定風險,另外臺電的輸電網也已經存在,基礎設施相當完善,就差電廠進駐施工

王應傑說,現在臺中港已經有四座火力發電廠,未來也都要轉爲天然氣發電,現在提早進駐,是協助當地供電無虞且能減少空污排放,相信當地政府會歡迎。

▼臺北市商業會理事長王應傑批評臺灣電力預測太保守,會害死臺灣。(圖/記者蔡玟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