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多益通】是作家也是DJ 看劉軒的「斜槓」人生

文/轉載自《English OK》No. 05

他是人們眼中的斜槓才子,也是兩個孩子的爸。曾經人們只爲他貼上「劉墉之子」的標籤;如今,他不單是暢銷作家,更是「DJ/音樂製作人/心理教育家/節目主持人企業講師/品牌顧問」。他是現代斜槓(slash)青年的代表,在多元領域中皆有傑出表現。

▲ 鼓勵年輕學子動起來的劉軒至今仍熱衷學習。(圖/English OK提供,David.C攝)

他是劉軒,頂着哈佛學歷光環,卻也同時不忘保持學習的謙卑,樂於與人交流。在他的臉書粉絲團上,有將近30萬人追蹤,持續關注他動態的人不只來自臺灣,也有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來自世界華人。爲什麼劉軒能夠吸引人?懂得創新、挑戰既有主流思維,或許是這位「沒那麼想變成大人」、「能把艱難的學理簡單說」的心理學人氣作家,無形中散發的能量。

談叛逆》一份英文作業的無價醒悟

面對斜槓大魔王封號,劉軒直言「自己沒那麼厲害」,甚至高中時他也跟一般青少年沒兩樣,常常想着「朋友會不會喜歡我?」、「考試怎麼過關?」、「上下學會不會被搶被揍?」、「能不能交到女朋友?」這些每一個青少年都可能思考的問題

那麼劉軒也曾經叛逆嗎?他說,一般人說的「叛逆」,其實在他看來是一種「行爲」,像是想要刺青穿耳洞、飆車等。但對於青少年而言,所謂叛逆,是在成長階段中「想要走出自我價值系統」的必然過程。劉軒認爲,那些行爲不是叛逆,真正應該瞭解的是這些行爲背後的「心理原因」,他說:「這些行爲可能來自叛逆,或者爲了受同儕肯定、因生理衝動而想高度展現自我的渴望。」

「青少年的本質,就是與主體價值撞擊啊!」劉軒笑着說:「我們不是聖賢,在長大的過程中不可能不犯錯,而且一定會做錯一些決定,然後才學着修正自己。」他分享了自己高中時某位英文老師曾經出的一份作業:「請寫一封信給某間大企業,並試着挑戰其中你看不慣的觀念」。而且,要真的、直接寄出去。

所有的同學,包括他在內,都彷彿自以爲這功課「很簡單」,「結果等到實際要找一件事來批評時才突然感到十分shock(震撼),what do I have to complain about(要抱怨什麼?)」劉軒說,寫一封真實的抱怨信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它不僅訓練了英文寫作技巧、瞭解商業書信架構,也考驗着學生的邏輯思考力

「那真是難啊!我翻遍了報章雜誌,最後終於找到一個小小的點去發揮。其實想想還是有點lame(沒有說服力)。」劉軒分享自己寫的,是批判某公司的音樂產品有廣告誇大不實嫌疑,至於其他同學有人寫給美國軍方,甚至還得到官方的回信。「直到今天這份作業還深深影響了我,我其實很想感謝這位老師!」

經歷讓當時還是高中生的劉軒醒悟了兩件事,一是「原來我也有能力挑戰世界既有的價值系統」;另一則是當發現將批判想法具體化有難度時,那個憤世嫉俗的自己,反而突然收斂了。「It humbled me.(那使我謙卑了)」,他說。

談成長》一盞燈照亮青春期的自律

劉軒形容,「我們都需要經過一個自覺、自省到自律的過程,等到意識到“I was immature."的時候,就表示自己『長大了』。」他認爲,懂得自覺,非常重要。

回憶成長,劉軒又分享了一個關於自己「跟家長溝通」的體驗。曾經參與高中戲劇社校際音樂劇表演競賽的他,爲了參加這場盛大的慶功晚宴,向爸媽徵求同意晚歸。面對紐約郊區的治安問題,劉軒爸媽的擔心是自然的。但劉軒說:「如果爸媽這時拒絕孩子參加活動,那可就結仇了!因爲那是年輕人不該被剝奪的權利。」想想看,這羣孩子爲了那音樂劇花了多少心思。

很幸運的,極想參加慶功宴的劉軒沒有被阻止,只是父親要他自己說一個「到家時間」,母親也囑咐了可能會發生的誘惑、提供心理建設。劉軒說:「我父母不會說教,我爸認爲只要我能說到做到,就算是半夜兩點到家,那就是懂得『自律』。」當天父親爲劉軒點了一盞燈,在家守候兒子平安歸來。

談啓發》一機在手不如起身行動

心理影響行爲,行爲更直接決定了未來的「可能」。自稱曾經也「只想活在自己世界」的劉軒,到底是怎麼變成今日的斜槓青年?劉軒說:「You have to let your body move.(你得讓身體動起來)」,因爲唯有透過真實的行動,才能觸發無形的可能,而許多附加價值,很可能是習慣「一機在手」解決所有事物的現代年輕人所失落的。

他感嘆,現代年輕人常常低估了完成某件事所需花費的「體力、精力與時間」,以致錯估了完成它的複雜度。劉軒鼓勵大家,「走出世界旅遊去吧!或者在城市裡散步都好」,因爲「如果不去嘗試、感受、行動,如何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呢?」他鼓勵人們試着找出個人的「領域導師」,「Get inspired and learn from them,他可能是某堂課的老師,也或是同學。」

每個人所需的學習養分是不一樣的。如今「很愛學習」的劉軒笑着說:「剛升大學的我纔不會說自己愛學習呢!因爲聽起來一點也不 cool。」

然而現在的他可以只花過去十分之一的時間,就讀完一份同等級難易度的英文學術報告。他說,其實只要在中學時期把概念式教育扎穩,學習自然水到渠成。而「怎麼教」,也正是心理教育背景的他,未來亟待持續努力的目標。

About劉軒出生:1972年現職:暢銷作家、心理學教育講師經歷:北京衛視《我是演說家》全國第二季總冠軍、《藝術好好玩》四度入圍廣播金鐘獎最佳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學歷:哈佛大學學士、哈佛教育學院心理學碩士著作:《心理學如何幫助了我》、《Why Not?給自己一點自由》等共12本文字著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English OK》No. 05

延伸閱讀》玩電競也要英語能力 電競戰神:要即時和隊友溝通只能打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