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一體化,長三角“一家親”

編者按:

12月,冬意漸濃。記者走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發現,在這片“試驗田”裡,越來越多的行政藩籬被拆除。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時代大背景下,“親如一家”的長三角人,正合力譜寫“一體化”的新篇章。

辦事,“家門口”就行

青浦企業要辦吳江的執照,在這個窗口,不用離滬就能辦好。如今,這樣的窗口在長三角越來越多。

線上線下齊發力

上海青浦區外青松公路6189號,這裡是青浦區行政服務中心,也是該區設立的12個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服務專窗辦理點之一。

一進入辦事大廳數字化是給記者的第一感受。一樓正對門是總服務檯,穿着印有“一網通辦”橙色馬甲工作人員,正在爲前來諮詢市民提供辦事指引。服務檯後方是一片放置了24臺電腦的區域,還有3臺打印機,方便來辦事的人現場使用。四面掛在牆上的電子屏和放置在各個角落的易拉寶,顯示着辦事指南與相關公告。

“現在便捷多了,以前還要在窗口排隊等着辦事,現在只要在網上操作下,不懂的地方還可以及時問,填好之後給他們(工作人員)看一下就好了。”正在大廳辦事的市民張女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與刻板印象不同,熱情、親切與人性化,是記者此行最大的感受。電子屏上顯示,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服務專窗位於3樓。剛進入3樓大廳,自助一體機旁穿橙色馬甲的工作人員便上前問道:“請問是辦什麼業務?”

對於服務專窗的工作成果,青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註冊許可科副科長李元超向《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道:“長三角一體化服務專窗是從2019年開始設立的,去年3月29日青浦頒發了首張‘長三角一體化’跨區通辦營業執照。到目前爲止,我們總共辦理了13家(企業的業務),其中涉及企業設立、變更登記等,涉及的地區有吳江也有嘉善。”

李元超補充道,對於示範區的居民和企業來說,長三角一體化服務專窗帶來的最直接的便利,即申請人無需到所要辦理業務的異地登記機關,而在當地登記機關即可辦理,“比如,青浦的企業要辦一張吳江的執照,則無需到吳江,直接在青浦的長三角服務專窗辦理即可”。

今年5月11日,上海美邑新材料有限公司通過長三角“一網通辦”模式成功領取了註冊在青浦的營業執照。5月13日,上海石磊財務諮詢有限公司在長三角一體化服務專窗成功辦理了跨省遷移手續,打造了“跨區通辦”服務新樣本。

李元超介紹道,今年在朱家角鎮設立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企業登記服務站和服務專窗,按照就近辦理原則,爲企業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將“最多跑一次”升級爲“就近跑一次”。服務站由專人負責,提供政策諮詢、業務諮詢、審批協調等政務服務,並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跨區通辦”、“一窗發放”、“證照聯辦”等服務,實現“跨區通辦”模式常態化專業化。

此外,“24小時”不打烊的政務服務也是今年的發力重點。記者注意到,在辦事大廳外側的西北面,有一棟一層樓高的建築,門口標牌上顯示“一網通辦”、“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24小時自助服務”。目前自助大廳約180平米,配備“一網通辦”智能自助工作臺、自助服務機等8臺自助終端及1組智能文件櫃

這意味着示範區24小時自助服務實現再升級。據悉,青浦區在市級統建事項接入的基礎上,有效整合接入區級自助申報事項及示範區異地通辦事項。截至目前,“全市通辦”層面共接入60餘項業務事項,區級自助申報層面共接入700餘項業務事項,示範區一體化層面共接入1500餘項業務事項,市民可在“一網通辦”自助服務終端上辦理所有接入事項。

“一網通辦”更好辦

“一網通辦”作爲長三角三省一市的政務服務改革重點,對提升企業和辦事羣衆的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

去年5月22日,在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長三角“一網通辦”正式開通。截至2019年底,長三角三省一市已開通543個長三角“一網通辦”線下專窗辦理點,構建區域政務服務線下“一張網”,實現長三角區域41個城市(地級市)全覆蓋。記者從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平臺上獲悉,當前已接入企業服務事項44項,個人服務事項43項。

稅務爲例,去年12月,國家稅務總局推出了包括“制定長三角區域‘首違不罰’清單”“制定長三角區域‘最多跑一次’清單”在內的十六項徵管服務措施,由上海市稅務局牽頭,江蘇、浙江、寧波、安徽省(市)稅務局共同抓好落實。

其中,《長江三角洲區域稅務輕微違法行爲“首違不罰”清單》於今年8月1日起施行。涉及包括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申報辦理稅務登記在內的18項輕微違法行爲,當事人在一年內首次違反且情節輕微,能夠及時糾正,未造成危害後果的,依法不予行政處罰。體現了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有助於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今年10月21日,《長三角“最多跑一次”稅務事項清單》自發布之日起生效。其中涉及跨區域涉稅事項報告、消費稅申報在內的199項“最多跑一次”清單,爲納稅人提供規範化、標準化納稅服務。

此外,今年9月,滬蘇浙皖三省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聯合印發《長三角地區電子證照互認應用合作共識》。電子證照跨區域互認應用不僅提升區域政務服務一體化水平,也讓企業羣衆享受更多“同城待遇”。

將滬蘇浙皖四地現有標準、制度統一,只是制度破界的第一步,未來,長三角“一網通辦”將走上特色化發展的創新道路,也將爲全國更大範圍的協調發展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12月22日,根據浙江省政府新聞辦發佈會,長三角內唯一的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浙江省,力爭3年內在數字長三角建設上取得突破,初步實現長三角區域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一號通辦”。

走親”,一趟車就到

從40多分鐘到5分鐘,一條路的打通,不僅拉近了長三角物理意義上的距離,更打破了制度上的隔閡

跨省“不繞行”

12月的一個午後,《國際金融報》記者來到了上海東方綠舟公交站,這裡是示範區1路、2路和3路的始末站。示範區2路還有五分鐘就要開車了,雖說不是客流高峰期,但也有不少市民在寒風中井然有序的等車,要去黎裡古鎮旅遊的金先生就是其中一員。

“現在我們老兩口經常坐示範區跨區公交車,非常便捷。早晨起來,想去黎裡古鎮轉一轉,也不用開車,乘坐示範區2路就可以直達,中途不用換車,比以前方便太多。”正在上海東方綠舟站等車的金先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

去年11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五條區域公交線路在青浦、吳江、嘉善“兩區一縣”之間開通,這些線路開通後有效增進了三地之間的人文往來,方便了老百姓的旅遊出行和日常出行。

除了跨區公交車,跨省“斷頭路”的打通也讓長三角地區居民跨省出行變得更加方便。

記者站在連接上海和江蘇的元蕩橋上,看着元蕩湖面波光粼粼,旖旎風光,元蕩橋上跨省車輛穿梭往來,與自然相容。

以前被元蕩湖相隔的滬蘇兩地,近在咫尺,開車卻要兜個大圈。示範區內首條省際斷頭路上海東航路對接蘇州吳江康力大道工程正式打通後,從吳江汾湖到青浦金澤的車程,由40多分鐘縮短到了5分鐘,極大方便了兩地居民的交通出行。同時,元蕩生態岸線貫通工程示範段項目也已全面竣工,給兩地居民帶來豐富的湖泊、溼地景觀。

這一“斷頭路”的打通,不僅拉近了長三角物理意義上的距離,更打破了制度上的隔閡,開啓了省際連接通道建設的新模式。

走親“快車道

一趟車、一座橋,只是長三角人出行越來越便捷的一個縮影。過去一年,長三角省際互聯互通進入快車道,多個長三角交通項目取得較大進展。

2020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軌道上的長三角”,鐵路密度達到507公里/萬平方公里。

今年長三角鐵路建設動作不斷,軌道上的長三角一路“高歌猛進”。

6月28日,商合杭高鐵合肥至湖州段正式通車標誌着商合杭高鐵全線貫通,河南、安徽、浙江三省實現高鐵“無縫對接”,加速了長三角與中部地區連通。

7月1日,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正式通車,滬蘇通鐵路正式開通運營南通至上海間鐵路出行徑路“曲線變直線”,南通到上海的鐵路出行最短時間將從3.5小時左右縮短到1小時6分鐘,南通正式融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

滬蘇通鐵路使得蘇州所轄張家港、常熟和太倉三市同時接入長三角鐵路網,終結了“地無寸鐵”的歷史,大步邁入“高鐵時代”,實現了基礎設施建設“質的飛躍”。

12月11日,連淮揚鎮高鐵淮安至鎮江段開通運營,標誌着連淮揚鎮鐵路全線建成運營。作爲江蘇高鐵網中極其重要的中間“一縱”,連淮揚鎮鐵路被稱爲江蘇高鐵網的“脊樑骨”,實現蘇北地區接入全國高鐵網,沿線城市未來將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

這條高鐵線縱貫江蘇南北,形成中軸鐵路主通道,北接沿海和隴海鐵路大通道,無縫對接連雲港,南連滬寧城際鐵路,中部與徐宿淮鹽、寧啓鐵路相交,進一步溝通了京津冀、環渤海和長三角“三大經濟圈”的聯繫。

“長三角各城市間的融合發展一定要交通先行。軌道交通具有運能大、安全、舒適、節能、省地等諸多優勢。”浙江省人民政府參事、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陳桂秋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可以加強長三角區域內的人流、物流以及各方面要素的集聚,加強長三角各個區域城市間的互聯互通。應以軌道先行、交通先行,進一步推動長三角高水平融合發展,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的高水平建設。

本版攝影 魏來 何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