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闖非洲系列報導6-劉兆雯 反轉非洲女孩生命的舵手

劉兆雯與非洲婦女合影。

劉兆雯教導非洲婦女製作布衛生棉。

在當地設立的裁縫中心。

「愛女孩國際關懷協會」暨「房角石社會企業」的理事長兼創辦人劉兆雯,在接觸非洲前與大多數臺灣年輕上班族相似:瘋流行、逐美食,想要的比需要的總是多得多。親炙非洲大地後全然翻轉生命,開啓另扇心靈窗櫺。

與非洲第一類接觸

劉兆雯與非洲第一類接觸是2015年10月,參加東非肯亞教會12天的貧困關懷活動。臺灣出發、逾24個小時、一萬多公里的飛行,盡目所及爲疾病、戰亂、原始與落後的非洲大地。儘管「物質極度匱乏,但卻難掩黝黑臉龐閃爍着良善、願意分享的樂天目光」,劉兆雯內心悲憫的呼召油然而起。返臺後她隨及辭去穩定收入的都市上班族工作,一頭鑽進協助非洲「婦女培力」、援助發展的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行列。

從婦女衛教起始

離肯亞首都奈羅比393公里,車程9個小時的Kitale,是劉兆雯第一站。她注意到當地婦女生理期因沒有衛生棉,無法就學與工作的困境。深知教育爲女性建立自信、脫貧的根本,在感同身受的悸動中,她決定從非洲婦女培力與衛教爲「拓荒」起點。

原來非洲偏遠地區的學校,起初女生入學率總高於男生。但從小學五年級到小學七年級、女孩經期開始時,情況反轉,女孩生理期因無經濟能力購買衛生棉,沒法上學受教育,輟學因而大幅增加。

30多年前結束內戰,至今仍在赤貧中掙扎的烏干達北部地區婦女情況尤甚,「她們是家庭與社區生產力重要的來源,但因生理期無經濟能力購買衛生棉,無法上學受教育,影響工作、經濟與生活。「看似甚微,但卻是目前非洲社會與當地政府長期忽視的婦女生存、迫切需要的困境,」劉兆雯說。

劉兆雯發起的「愛女孩協會」是一羣來自臺灣的5~6名專職志工,決定從教導非洲婦女縫製布衛生棉、改善生理期間的衛生問題起步,進而解決當地婦女就學與工作的生活難題。

原來在非洲婦女佔農業勞動人口高達60-80%,不僅是家庭照顧者,也負擔主要人力供給。即便如此,社會體制的規範,卻使婦女的付出與報酬間不成比例。許多婦女皆因負擔不起生理用品(售價爲所需食物數倍),接受教育的機會因而被剝奪所衍生工作、經濟失能,而深陷貧窮。

「她們的韌性與毅力將會是家庭與社羣能否脫離貧困的關鍵力量」,劉兆雯協力「愛女孩」其他臺灣志工決以烏干達爲基地,結合當地社會政府、國際NGO(非洲由於戰亂、貧窮,包括聯合國歐盟等設有多個駐地NGO)、非洲臺商、臺灣社會等多重力量,籌集資源(如召開會議、形成議題、取得資源),組織成立工作坊、教導布衛生棉縫製與衛生教育,發展微型經濟、創生;深入鄉村、挖鑿水井、改善農業環境與水資源等;藉由建立微型自足供應鏈等方式,一步步助其反轉、脫困。

「愛女孩」協同當地的牧師,與經過不斷甄選的當地工作夥伴,構建一個跨國的國際化團隊。成立裁縫工作坊、短期農業訓練、推動衛教、縫製布衛生棉,讓偏鄉婦女生理期間仍可照樣上學、工作。「我們的存在,是爲了透過改善最基本的衛生條件、職業培訓,以確保女孩及婦女的經期健康;捍衛她們受教權以改善經濟與生活」,劉兆雯強調。

以建立偏鄉社區發展計劃爲起始,諸如建鑿水井、成立縫製作坊、家禽、兔子養殖微型企業、協助其取得技術工程費用,或提供其微型種子資金協助取得設備原料。從資金、技術、產銷、運營等,將個別婦女的困難,串接爲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漸次導入農村生活技能,幫助婦女成爲家庭與社區解決貧困的槓桿。

超越國界,成績斐然

2015~2020年「愛女孩」在東非地區共成立21個布衛生棉工作坊,直接到村莊教學,每次都會超過50名~200名婦女。建鑿6口水井,烏干達3口、史瓦帝尼2口、南蘇丹1口,協助淨水取得、改善生活、衛生環境。打造3座太陽能照明的教室,即使天候不好,孩子在仍能安然學習。爲改善偏鄉運儲困難,打造3座農業倉儲,有效降低農產收成後的損耗、保持農產品質。建立2個婦女及失學職業訓練中心,依據地區環境與需求,提供裁縫、養蜂,以及其他農耕技術訓練。蓋1個生態廁所,不但改善偏鄉公共衛生環境、避免水源污染,也保護婦女安全。培訓78位裁縫,協助婦女製作553個可重複使用的蜂箱,前後幫助超過15萬青少女及弱勢婦女。藉由技能的增進、生產符合消費者追求的商品、賺得合理薪資,進而有穩定收入;走出赤貧、脫困,使救援工作轉成自給自足。

目前「愛女孩」以東非烏干達爲軸心,周邊南蘇丹、剛果、坦尚尼亞、盧安達、肯亞等,皆有計劃在進行。遠在非洲維多利亞湖畔少數非洲族裔、各型態氣候與艱困環境,都可見到這羣臺灣年輕志工的足跡。

同行、共好

今年4月「愛女孩」在臺灣成立「房石角」社會企業,把在非洲援助婦女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如進口烏干達婦女工作坊以生態養蜂產製的蜂蜜販售,支持人事行政費用;盈餘則按百分比回捐,所得款項全部用於非洲當地。

劉兆雯說,「房角石」好比座標、造屋者得以確定建築的位置和角度,使建築物穩固。「愛女孩計劃」即是培訓婦女成爲社區的房角石,自立脫貧。

「愛女孩協會」的工作在非洲大地雖猶若滄海一粟,其超越國界的行動受到迴響與支持。慈濟基金會就決定今年以專案的方式支持「愛女孩」水資源及裁縫計劃。國合會今年爲其招募農業專案志工,聚焦於農業計劃的推動。生產嬰兒車著稱於全球的明門實業集團轄下的J&K WONDERLAND FOUNDATION基金會、烏干達臺商會、臺灣非洲經貿協會、劉曜瑋青年國際志工基金會、外交部,花蓮的大王菜鋪子,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持續注入源自臺灣的關懷。

疫情爆發以來,儘管勢單力薄,愛女孩仍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貧民窟幾乎斷炊的情況,緊急投入逾千個食物包、受益鄉民達1500人。並完成一口水井,藉由婦女工作坊的設備與材料生產布口罩,幫助防疫。今年計劃以可重複使用的環保材料繼續推動「裁縫訓練計劃」。劉兆雯說,「儘管資源有限,但努力產生的漣漪,必將圈起同行、共好,終成翻轉非洲赤貧偏鄉婦女生命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