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機器築起交流之橋:獨立動畫人吉浦康裕

愛玩網百萬稿費活動投稿,作者 塔塔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自從進入電腦時代以來,CG技術的發展讓製作動畫的成本越來越低。除此之外,千禧年之後,數碼動畫漸漸取代賽璐璐動畫,以前需要一張張拍攝的動畫現在可以通過數字化處理。受此眷顧的獨立動畫人不在少數,去年就有因《你的名字。》在世界範圍內成名的新海誠,鑑於新海誠已經用《你的名字。》成功從獨立製作跨越到商業主流範圍,國內也有不少文章評述過他的作品,所以今天我們不提新海誠,而是介紹一位和新海誠幾乎同輩,但仍未受到太多主流世界關注的才華滿溢的獨立動畫人,吉浦康裕

吉浦康裕

獨立之路黎明時

套用一句被說爛了的話:“創作者一生只創作一部作品。”放在吉浦康裕身上就是,他一直專注於自己最喜愛的話題機器社會。吉浦康裕的所有作品都是從正面或側面來不斷深入他對此話題的探討,以此構建他龐大的作品宇宙。

吉浦康裕於1980年出生在北海道,在福岡縣長大,目前在東京都居住。他從小就有蠢蠢欲動的創作想法。1991年,小學五年級的吉浦康裕利用學校佈置的暑假自由研究作業發表了他的小說處女作《竜巻を追って(追趕龍捲風)》並發表,卻因爲不符合要求被老師批評。

高校時代的吉浦康裕受到兄長的影響加入戲劇部,除演戲之外他還擔任了劇本的創作,無形之中塑造了他在講述故事與演出故事的能力。在那個時候,吉浦康裕還受到了跨時代動畫《EVA》的衝擊,這部作品對當時的機器人動畫做出了巨大的變革,(當然他後來也有幸參與了《EVA新劇場版:破》的設計工作。)受到感染的吉浦康裕轉而製作動畫,並且學起了對當時來說還相當新穎的CG技術。他的第一個作品便是有關機器人的動畫短片《我ハ機ナリ(暫譯:我的機器人Nari)》。這時是2000年,吉浦康裕剛好20歲。

吉浦康裕似乎是從第一部作品就開始建構他龐大的個人作品世界觀,《我ハ機ナリ》以精子這些表現人類出生的意象表示着機器人的誕生,也預示着人類即將面臨着與機器人、人工智能共存的時代。

到了大學時期,吉浦康裕製作的兩部動畫短片《德瑪娜少女》、《水之語》讓他在動畫界嶄露頭角,獲得不少獎項,其中這兩部動畫就同時獲得了PROJECT TEAM DoGA舉辦的第13和第14回CG動畫大賽的不同獎項,這個CG動畫大賽自1989年舉辦至今,是日本歷史上最悠久的動畫影像大賽。新海誠憑藉《她和他的貓》也在這個比賽中獲得了大獎,而當時的新海誠已經有了在遊戲公司Falcom的工作經驗,吉浦康裕僅僅是靠自己在學生時期摸索。

去年第27回CG動畫大賽官網橫幅

《德瑪娜說少女》利用CG動畫在運動鏡頭的便利性,讓鏡頭穿梭在不同空間、甚至是現實與想象畫面中,這也奠定了吉浦康裕前中期CG動畫的風格。該作品用詭異的風格講述了少女德瑪娜在一個狹小房間裡的故事。她通過一個神秘立方體來到另一個世界,目睹了一系列神秘的物件,並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當她又返回到自己書桌前時,發現仍然只有自己一個人。這是一個孤獨者在想象着外界空間的故事,即使是最自閉的人依舊不能脫離羣體動物的特性——交流,少女渴望着與外界交流,然而她的媒介卻只有想象。最後一個鏡頭可以發現這個世界上還有無數個這樣的狹小房間,意味着世界上還有許多孤獨患者,動畫反映了人類不斷掙扎在現代生活和內心世界之間。

《德瑪娜說少女》劇照

而《水之語》則講述了一個關於交流的故事。該作的故事利用一家咖啡店裡每桌客人之間的聊天內容串聯起來,表達了語言的力量,即話語可能在說話者無意間對別人產生巨大的、積極或消極的力量,沒有力量的閒言就像水中泡沫一樣容易消逝。比起《德瑪娜說少女》中的交流是與自己內心交流,《水之語》的則是通過嘴巴與他人交流,這是社交活動,有了社交纔會有社會,因此小小的咖啡店也形成了一個微型社會。

此片也有吉浦康裕作品中的另一個母題:機器。有着失戀煩惱的主角被機器人女侍以話語指引,心結得到了消解,機器人在用人類的方法幫助人類——即使是基於阿西莫夫在科幻鉅作《我,機器人》中提出的機器人工學三原則而幫助男主角——這意味着機器人也在進行人類的社會性活動,人類與機器人共存是需要和諧相處互幫互助的。《水之語》也被認爲是吉浦康裕最著名的作品《夏娃時間》的雛形。

《水之語》劇照

在製作《水之語》時,吉浦康裕還成立了自己的個人動畫工作室“Studio六花”。2004年,吉浦康裕完成以上三部動畫短片正式從自己的大學——九州藝術工科大學藝術工學專業——畢業,並且開始了他的新作製作。

《水之語》的出發點爲機器人三定律,即:

1.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

2. 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

3. 機器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

電影《我,機器人》講述了人和機器之間相處,人類自身是否值得信賴的故事

開玩笑的歷史

2006年,吉浦康裕推出他的新短篇動畫《蒼之繭》,和之前只有幾分鐘的短片不同,這次的有23分鐘。《蒼之繭》講述的是人類在遠未來經歷了地球環境劣化、只能依靠人工世界存貨下去的艱辛處境,而漸漸消散的人類文明也讓歷史出現了斷片,“記錄發掘局”正是一個爲了發掘與復原記錄,從那裡分析過去世界的機構,男主角有羅便是該機構的一員。

在這部科幻作品中,吉浦康裕探討了過去存在的真實性,這似乎是許多科幻作品共同的命題,比如聞名世界的《攻殼機動隊》也有關於尋找過去的自己以證明自己的存在。《蒼之繭》裡跨越時間的追尋,正是人類渴望與過去交流,而媒介正是記錄着那個“當代”的載體:比如照片、錄像、文字資料,這裡就涉及了分辨歷史真僞的問題。歷史無論在哪個朝代都無可避免的會有缺失。即使是我們所在的當下,歷史考古學家在發現新的文獻、文物,也會去考究這些東西到底是屬於哪個年代,分辨文獻裡描述的真假,然後通過現有的歷史研究對比,做出最正確的推敲來完善人類對歷史的認識。但是這始終是“完善”而不是“完全復原”,畢竟媒介在傳遞信息的途中,甚至人接觸信息的那一刻也總是會讓信息有所缺失,因此也很容易造成誤會

《蒼之繭》

這種誤會在吉浦康裕後來的一部短片動畫《歷史機關》用黑色幽默的姿態展現得淋漓盡致。《歷史機關》也是講述了在遠未來後人類專門建立一個機關來搜尋前人類被毀滅的歷史證據,然而本片不像《蒼之繭》,而是走假嚴肅真搞笑風格。在《歷史機關》中後人類挖掘到的盡是前人類的娛樂文化,比如爆米花電影,一些喪屍題材、外星人侵略地球題材等片子也被後人類誤以爲是前人類毀滅的證據。更讓人忍俊不禁的是最後發現了前人類並未毀滅的證據是日本萌系動畫——裡面的內容平和且“媚宅”,和嚴肅搞笑本片形成的強烈對比帶來了不俗的笑料。

機關的工作人員看着萌系動畫片一臉懵逼,兩種畫風形成強烈對比。

《歷史機關》致敬了許多電影,展現了吉浦康裕作爲電影愛好者的一面。他對當下娛樂文化賦予後現代意味,當下娛樂文化是爲當下的時代服務,在遠未來中自然不起作用,因此後人類纔會根據他們所在的時代賦予新的意義,這些正是歷史給人類開的玩笑。而《蒼之繭》的玩笑卻讓人無法笑出來,當片中的後人類只能通過電子屏幕窺探到藍色海洋與綠色植物的時候,玩笑就已經成了無奈的嘲笑,與過去的交流也彌足珍貴。

中間的黑人老頭惡搞的是美國著名配角演員摩根弗里曼

可能是因爲吉浦康裕本來就是學習CG動畫出生,《蒼之繭》3DCG動畫佔了很大成分,結合手繪動畫的技術已相當成熟,也突出了吉浦康裕片中冷冰冰的機器質感。就連今敏也專門撰文表揚該作。他作品的特點在他下一部集大成式的作品中被更多地展現出來,吉浦康裕這樣評價《夏娃的時間》:“手繪與CG共存的創作手法也和人與機器人共存的故事主題產生了共鳴。”

《夏娃的時間》

從Robot到Android

時間來到2008年,吉浦康裕以6集15分鐘的OVA的形式推出新作《夏娃的時間》(這部作品又在2010年剪輯成電影上映),這部可以說是他的代表作。《夏娃的時間》講述的是近未來人類與高智能人形機器人共同生活的故事。故事中的高中生向阪陸夫總是讓他的機器人女傭薩美對他言聽計從,而社會的主流是絕對不容許機器人有人類的情感。可是陸夫最近卻發現薩美頻繁去一家叫做“夏娃的時間”的咖啡廳,這家咖啡廳有着人類和機器人在此地並無二致、共同相處的規則。

“夏娃的時間”咖啡廳的規則:當進入店內時,人類和機器人沒有區別

在這部作品中,吉浦康裕作品的兩大母題——機器、交流終於連接在了一起,即如何與機器人交流。本作中關於機器人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robot,第二種是android。Robot意爲“勞役、苦工”,而波蘭文Robotnik意爲“工人”,Robot就是取兩者的共同部分,原作裡是一種由人類製造出的人形工作機械;android是希臘語詞根andr-(人)與-oid(類似~的)的結合,也就是“類人的”。交流是溝通交談,沒有交流就沒有情感。如果說情感是人類特有的,那麼人類與robot的互動只是一種下令者與受令者的機械性關係,因爲不存在情感。所以片中這些“robot”與人類進行交流時,“robot”也就變成了更高級的“android”了。

片中用了幾條支線來論證機器人與人類交流、甚至機器人與機器人之間交流的可能性。其中,有對機器人情侶想要深入瞭解對方,卻爲了照顧對方而隱瞞自己的機器人身份,這種矛盾的行爲和擁有複雜情感的人類幾無差異。前文說了,交流因爲信息的錯位會造成誤會,因此這對機器人情侶因互相隱瞞而造成誤會加深了對機器人類人化的深入探討,從而利用誤會營造了不錯的戲劇色彩。

有意思的是《夏娃的時間》不僅延續了《水之語》的部分設定,還延續了用對話推動劇情的風格。爲了讓對話更密集此片的場景極少,主要場景分爲三個,“夏娃的時間”咖啡廳,陸夫的家,陸夫的學校。其中咖啡廳作爲最主要的場景,這裡的戲份幾乎可以算作是密室情景劇。吉浦康裕爲這部作品首次請來了不少一線聲優,但是對他們演戲指導的時候卻讓他們的演技儘量生活化。這是吉浦康裕在製作這部作品時的一個初衷——忠實於現在的真實生活。這種漫不經心的對話語氣、場景和對話推動劇情的風格甚是符合筆者提到的“交流”這個命題。因交流而產生故事,並且這份交流不分人類和機器人。

《夏娃的時間》其中一個場景:學校

吉浦康裕的作品基本上沒有讓人繃緊神經的大危機劇情,更多的是在冷冰冰的社會背景下透露着平和的氣息,他的作品總是嚮往着美好。即使人類即將走向賽博朋克故事中的時代,卻一直沒有賽博朋克的冷酷,總是在告訴着大家:人類終究要和機器共存,共存只有靠交流進行。交流可能會帶來誤會,但交流也是解除誤會的良藥。正如陸夫最終理解薩美一直瞞着他去咖啡廳一樣,這就是交流帶來的美好結局。

與機器人和諧相處的咖啡廳

異邦人的入世之道

短短的幾部作品中,吉浦康裕完成了人與內心、人與人、人與時間、人與機器人交流的任務,接下來講的是他第一部帶着奇幻背景世界觀的作品——《顛倒的帕特瑪》,這次的交流任務則是兩個世界的交流。

很多人覺得《顛倒的帕特瑪》和美國影片《逆世界》設定相似。作品中男主角艾吉女主角帕特瑪分別處於兩個重力場全然相反的世界,就像磁極的N極和S極,兩個世界相斥。比如當一個世界的人來到另一個世界,如果沒有障礙物阻擋的話就有可能因爲自身重力相反而以腳朝上的方向“墜入”這個世界的天空,十分危險,因此兩個世界的政府也是相互爲敵。艾吉就是在自己的世界遇到了帕特瑪,並且爲了保護帕特瑪便將其帶到小屋保護起來。

《顛倒的帕特瑪》中女主在男主世界中的行動方式,只能由男主倒着抱女主來跳躍

除了重力場相反,兩個世界的政策也相反。艾吉的世界在地上,秩序嚴密,只能生活在重重監管下。艾吉連去上學都只能通過固定路線的自動移動裝置進行移動。這儼然是一個反烏托邦社會。帕特瑪的世界在地底,雖然相對自由,但科技程度卻比較落後。當然,故事的最後也對兩個世界設定進行了一番大逆轉。

因爲重力場的原因,兩個世界註定有了交流的隔閡,甚至還產生了矛盾。真正互相交流的是男女主角,他們互相代表了兩個世界。本片也足以證明交流所產生的力量。《水之語》中的交流雖然只是簡單的口頭交流,但也提到了交流所產生的言語對他人的重要性。《顛倒的帕特瑪》的交流肯定不止如此,男女主角的交流注定要深入到內心情感,才能從內向外推動故事發展。

文化障礙的新突破?

我們不妨展開更大的聯想,日本是一個注重羣體的社會,也就是說規矩相當重要,規矩維持羣體穩定。因此,這也容易使日本社會的某些方面相對停滯——即使外人看來日本有些方面日新月異。那麼,當一個外人進入這種社會,一定會帶着外地的行事規矩習慣,不可避免地破壞本地規矩。日本的校園欺凌往往如此,日本的奧斯卡外語片提名《告白》正是講述了學校裡學生在私底下形成一個個團體,甚至可以說勢力,來欺凌弱小的人,排除不守所謂規矩的人;已經改編成動畫和電影的懸疑小說《Another》建立了一個超自然的世界觀,學生爲了讓自己存活下去不斷排斥他們認爲的“已死之人”;最近熱播的《小林家的龍女僕》也講述了異世界的龍不斷學習人類社會的規矩以融入其中的故事——雖然這是一個輕鬆幽默的動畫,但也不乏現實的討論。總而言之,《顛倒的帕特瑪》是男女主角相互破壞了各自世界的規矩,然而這種破壞形成了交流,也流露了吉浦康裕對於異邦人融入本地的交流之道。

繼續向獨立動畫荒野進發

之後吉浦康裕分別參與了兩個動畫短片企劃,第一個是日本動畫協會每年都會舉辦的青年動畫製作者育成計劃“動畫未來”(現改名爲“動畫之卵”,吉浦康裕2014年參與),第二個是庵野秀明帶着他的動畫公司Khara和NICONICO動畫的母公司DWANGO聯合打造的“日本動畫(人)博覽會”8分鐘短篇動畫企劃,其中上文提到的《歷史機關》就屬於這個企劃。

先說說吉浦康裕在“動畫未來”的作品《阿茹茉妮》。這是吉浦康裕唯一一部世界觀設定在當下現實世界的作品,但是也巧妙地在男女主角的夢中加入了異世界幻想元素,是吉浦康裕作品中格局最小的作品。這僅僅只是一個青春校園劇,男主角本城彰男潛意識中聽到了他一直暗戀的女主角樹裡小時候在ipod裡錄下來的個人告白,從此走進樹裡的內心世界,做了和樹裡小時候經常做的非常相似的夢——關於異世界人偶女孩和機器人男士的故事,卻因爲種種誤會讓樹裡誤以爲彰男是心靈摯友,兩個人的命運聯繫在了一起。

也許我們要尋找的就是能和自己看到同樣夢境的人吧

如果以吉浦康裕和新海誠的作品來對比,新海誠的前中期作品都是限制在了學生的認知體系裡,而關於現實社會的種種事並不是學生最關心的範圍,至少高中以下的學生的交友範圍是學校爲主,認識外界以網絡爲主。那麼這就對現實社會造成了缺失。即使是《秒速5釐米》中男女主角成人後進入了社會,也依舊是圍繞着男女主角轉,幾乎沒有對社會進行描寫。因此新海誠的作品受到年輕人、或者是想要暫時逃避現實的人們的歡迎。新海誠的作品開始有了轉變從《言葉之庭》開始,師生戀在主流社會是不倫戀,因爲意識到這一點,該作的女主角雪野百香里老師不願意承認對自己的學生、也就是男主角秋月孝雄的感情。這是因爲社會主流規矩的桎梏。最終《你的名字。》中新海誠和以往不同,讓男女主角真正“生活”在當下的社會,他們的成長與反抗命運正是現實生活的種種寫照。

那麼相比之下,吉浦康裕的作品一直都非常的關注現實社會,無論是機器人與人類的共存話題,還是異邦人融入本地社會的話題,都離不開現實生活。畢竟吉浦康裕的作品基本都關於交流,而人活在社會始終都是要進行社交的,社交的過程也是認識社會的過程。

《言葉之庭》女主角勇敢接受男主角的愛,雖然承受了許多的社會壓力

《阿茹茉妮》是吉浦康裕少有的圍繞學生認知範圍展開的故事。男主角彰男是典型的御宅族,卻有着絕對音感的天賦,女主角則是“現充”一派,和朋友聊着流行話題。這兩人的世界原本不會有太多交集,然而彰男因巧合事件獲得了和樹裡交流的機會。當然交流的同時也產生了諸多誤會,這和筆者前文說的“誤會”是一樣的。誤會在交流過程中不是壞事,這一點也在本作展現了出來。

有意思的是,這一次吉浦康裕的機器情結在男女主角的夢中展現,夢中的人偶女孩和機器人男士,兩個不同類型的角色在異域音樂中獲得了心靈的交流,冷冰冰的人偶陶瓷和鐵皮有了情感的溫度。這再一次證明了交流可跨越種族、羣體,從這一點來看,本作就不僅僅是限制在學生的認知世界中,故事因此也昇華。

《阿茹茉妮》中男女主角的夢

接下來說說吉浦康裕在“日本動畫(人)博覽會”的作品。“日本動畫(人)博覽會”正好是一個爲獨立或年輕動畫人打造的無商業紛擾的創作平臺,吉浦康裕在這裡一共三部作品,都由他的工作室Studio六花以及製作了《Kill la Kill》、《小魔女學院》等作品的Trigger動畫工作室合作。由於《歷史機關》在前文提過故不再累敘,來看看他在這個企劃的另外兩部作品。

發電機No.33》講述依靠名爲“電子熔岩”的巨型發電生物體33號發電的都市被一個巨型機器人入侵,沉睡中的“電子熔岩”突然覺醒與機器人展開決鬥。雖然世界觀是一個幻想世界,但很明顯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寫照。巨型機器人的入侵破壞了日常,這是日本影像作品中很典型的一種故事展開。比如突然出現的哥斯拉讓原本安居樂道的國民陷入危機,不得不反省戰後或濫用核電的後果(《哥斯拉》),比如平凡無比的少年突然被抓去開EVA,比如想着校園煩惱事的少年被帶去軍國主義下的反烏托邦世界(《此時此刻的我》)……例子實在太多,這些作品用日常與非日常的表裡進行強烈對比,有時候也引來觀衆憶苦思甜般的反思。《發電機No.33》暗示的是人類現代文明過於依賴電力,這種意圖在“3.11”福島核電站泄露的現實背景下更加明顯。最終本片的女主角脫下身上的電力衣,返璞歸真面向無電的世界,正如原始人的文明不靠任何工具,在簡單的交流中發展。

《發電機No.33》海報

舊時代浪漫的新出路

《機動警察》是非常有歷史厚度的動漫畫作品。《機動警察》系列動畫經過押井守、吉永尚之、高山文彥等大導演之手,其中不乏享譽世界的劇場版《機動警察劇場版2 和平保衛戰》。吉浦康裕作爲獨立動畫人在此企劃中接過了交棒,即使只有短短的八分鐘,但也足夠他大顯身手。

《機動警察REBOOT》有着全新主角班底,讓吉浦康裕可以更加自由的創作。不同的是,因爲原作基礎的關係,本作的巨型機器人只是人類的工具,並不像吉浦康裕其他作品的機器人能與人類交流。那麼吉浦康裕的交流如何在本作中展現?且聽筆者娓娓道來。

《機動警察REBOOT》

這部有着數十年曆史的作品有一個恆久不變的設定,那就是裡面的載人巨型機器人的武器就是一個放大版的左輪手槍。說實話這種設定早就在如今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中經不起考驗,而人類操縱着巨型機器人在狹窄的日本街市作戰顯得非常笨重。臺灣的御宅文化愛好者社團“傻呼嚕聯盟”的成員用日本社會的羣體性論述了日本動畫中的巨型機器人成因:日本人都是羣體性動物,不喜歡出風頭,因此美式的個人英雄主義——Superman、Batman等都在日本行不通,但如果他們想獲得強大的力量,必須有個身份的隱藏。因此巨大人形機器人、奧特曼應運而生,日本動畫的巨大機器人大多隻是工具,普通的人類搭載他就能獲得巨大力量,但當駕駛員從機器人體內出來時,他就和一般人沒什麼不同,這樣能相當方便地融入到普通人之中。

《機動警察》中的警察機器人手握左輪手槍,手槍射出巨型子彈,這不僅是日本人對類人化的機器人感到安心(因爲類人,所以不會在社會中顯得突兀),還是出於日本動畫對這些老設定的固執,也是一種儀式感的表現。機器人掏出手槍,扳動扳機,這一過程在日本動畫多年的進化中形成了一股浪漫的意味,是必要的儀式,雖然本身並無太大意義。

吉浦康裕的《機動警察REBOOT》最大的不同是裡面的反派在駕駛巨型機器人和警察進行搏鬥時還同時通過日本彈幕視頻站niconico直播自己的犯罪過程,網絡直播這種現代科技下的產物與過時的巨型機器人設定形成強烈對比。這種表演式犯罪最大的特點就是犯人不斷以熱點新聞調動社會大衆對此事的關注,而《機動警察REBOOT》中犯人無疑用網絡直播這種媒介和觀衆進行了交流,而觀衆又利用彈幕來和犯人形成了互動的社會關係。網絡直播這一立足現實社會的小小設定實現了吉浦康裕表達“交流”母體的計謀。除此之外,同樣是巷道對戰,以前的《機動警察》系列動畫的羣衆只是圍觀,而《機動警察REBOOT》的人們已經開始用智能手機對事件進行各式的直播,推特、facebook等社交網絡讓人們的交流更加碎片化。

1989年押井守導演的《機動警察劇場版1 首都毀滅戰》

在電子媒介下的《機動警察REBOOT》,直播犯罪

後記

以上便是吉浦康裕所有的個人導演作品,人類與機器在他的世界觀中一直都有着理不清的關係,交流的媒介是他探討不完的話題。目前吉浦康裕最新工作是擔任鶴卷和哉導演的《龍的牙醫》的演出職位。即使他還未像新海誠那樣受到全世界關注,但是默默在個人作品中建立起強大世界觀的他,相信有朝一日終究會獲得巨大的成功。

文/塔塔君(微 信 公 號:幻想現動研,一個以ACG爲主,記錄當下動態爲主的同好會)

歡迎參加——愛玩網百萬稿費徵稿活動:當金牌作者,開本站專欄,領豐厚稿費,得專屬周邊!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歡迎關注愛玩APP【精選】板塊,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