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線上地圖說故事 打造在地專屬故事地圖

中央研究院GIS中心廖泫銘執行秘書介紹故事平臺作爲社區故事整合新利器。(曹婷婷翻攝)

12年ㄧ科的關廟山西宮王醮在即,爲此也建置了關廟陣頭主題式的故事地圖。(曹婷婷翻攝)

利用舊航照地圖標示舊的建築物,可以說明都市空間變化。(曹婷婷翻攝)

《看見臺灣》紀錄片掀起從空中觀察臺灣地景的風潮,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臺灣百年曆史地圖」,透過百年來各種歷史與現代地圖,考掘臺灣各種空間變化,是時間縱深最豐富的臺灣線上地圖系統,過去數年,提供空間資訊技術應用與社會服務,讓在地學校、文史工作者將地圖「搬回家」使用。

過去、臺灣常見各種社區營造與農村再生等相關社區調查計劃,產出豐富文史、歷史地圖素材後,可惜的是,計劃後卻束之高閣。

鑑於在地社羣迫切需要一個能結合長期積累田野調查、訪談記錄的數位平臺,中研院團隊爲此進一步利用內政部地理資訊圖資雲服務平臺(TGOS)與「臺灣百年曆史地圖」圖資,搭建社區故事地圖協作平臺,既是對全民開放的服務,讓民衆述說、分享社區故事,同時也分享自身數位記憶與記錄,成爲他人說故事的素材。

爲推廣這個全新平臺,中研院積極與國內各單位進行合作,如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合作,舉辦「地圖再說話工作坊」,提供更多地方文史與故事地圖對話的想像與實做;並與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合辦「地方知識:GIS地圖繪製與研究工作坊」,結合臺灣百年曆史地圖與故事地圖,成爲鄉土教育與地方學研究的利器。

2018年起,中研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更加強化與南部地方社羣的互動與合作,透過結合「臺灣百年曆史地圖」故事地圖協作平臺,陪伴地方社羣探索、紀錄、蒐集地方記憶、歷史文化、產業發展、地方特色,轉化爲數位人文資產,例如與關廟區公所合作,將平面的各種社區觀光與產業地圖與資料,轉變爲線上地圖;也與關廟山西宮合作將今年12年一科的王醮資訊放上網路,提供民俗愛好者查詢,將原本零散的資料,逐漸形成故事系統。

未來,也期望適地的圖資加上大家來講故事的數位平臺,成爲地方政府與在地民衆日常生活中方便實用的工具,發揮拋磚引玉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