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100萬就能退休」 他離開職場13載卻每年賺18%

▲退休生活示意圖。(資料照/記者李玉梅攝)

記者徐珍翔/專訪

「一般人要工作到什麼時候才能退休?」被問到這個見仁見智、看似無解的問題時,退出職場已13年的理財專家施升輝竟能給出明確答案,他認爲,只要趁年輕解決保險、居住兩大問題,一旦存款達到1100萬便能輕鬆養老,「我的意思是,你每個月生活費大約還有5萬元。」

施升輝畢業於臺大商學系,29歲進入證券業後,一待就是15個年頭,期間曾經歷「全民股市」的多頭年代,不但從中嚐到甜頭,也因此買了房子,不過,投資經驗豐富如他,終究也碰上2008年的金融海嘯,受訪時他回憶着,「當時,我把所有股票都出清了,結果全都賠錢,一定賠錢的嘛……。」

談到那次投資滑鐵盧的經驗,一頭灰白卷發的施升輝卻瞇着眼笑說:「當時我就想,連我這種經驗豐富的人都輸給大盤了,也就別貪了,乾脆全買臺灣50基金(0050)好了,結果從此輕鬆,因爲每天絕對不會比大盤輸得多。」語畢,他又笑得更開了。

原來,施升輝憑着當時所領悟的「輕鬆理財」法門,在2012年便以《只買一支股,勝過18%》一書出道,短短3年內共出了6本書,新作《年年18%,一生理財這樣做就對了》仍沿用處女作關鍵字──18%;看着自己手上新書,他不禁抱怨,坊間已有其他作者開始跟風,高喊獲利50%、87%的大有人在,「他們都不懂,其實18%並非數字,而是一種態度,意思是即使你沒有過去公教人員的18%,自己靠投資一樣可以達成。」

▲施升輝不時到各地演講,有學生是畫家,因欣賞他送上「上課實景畫作。(圖/記者徐珍翔攝)

施升輝建議,20歲到30歲的年輕人要好好工作、傻傻存錢,最好每個月能存下6000元,一旦累積到2萬多元就去購買元大臺灣高股息基金(0056),優點是入手門檻低、夠牛皮(漲跌幅度小),「年輕人買了之後就忘掉它,抱牢就好,你就不會每天掛念股價,可以好好工作。」

他解釋,0056的價格永遠落在21元到25元間,每年卻有1元左右的現金股息,報酬率約介於4%到5%間,對小資男女而言,不只負擔得起,還很划算,「總之,千萬不要買定存,因爲它利率才1%,遠不如通貨膨脹率的3%,等於一開始就賠錢。」

至於30 歲到40歲階段,施升輝認爲「人生基礎很重要」,強調此時一定要設法買保險,且應避免所謂儲蓄、還本及投資型保單,只買保費相對便宜的醫療險即可,「畢竟,沒人真的想靠自己保險賺錢吧?」

接着,就算得勒緊褲腰帶過活,他仍奉勸衆人買房,並對當下年輕人買不起房的說法不以爲然,「第一棟房子不要想投資,不要去想location(地段),不用車位、不要有電梯、離捷運站遠都沒關係,買得起最重要,雙薪家庭每個月房貸2.5萬元應該都還可以負擔。」

租房子不行嗎?」談到此問題,施升輝不假思索打斷髮問:「錯!」原因是他認爲,隨着醫療技術日新月異,每個人都應該先假設自己能活到100歲並預作準備,在現實社會中,房東普遍也不願租屋給老人,深怕一不小心就會發生意外,「況且,如果你沒有自己的房子,退休後還在租房,到時候你的壓力會很大,因爲那是省不了、一定要支出的錢。」

在施升輝的理解中,人生40歲到50歲階段,是一個人的事業高峰,也是手上資金最充裕的時候,承擔風險的能力相對較高,因此可以開始積極投資,就臺股而言,他建議,好標的應該符合三大要件,首先,觀察歷史紀錄不能太牛皮,必須有價差空間,再者,要有股息可領,第三點則是即使套牢也不怕變壁紙,「更明確來說,要積極投資可以多關注產業龍頭股,但我沒有什麼神奇的公式,因爲那些都是事後諸葛,根本沒什麼幫助。」

▲施升輝認爲,人隨着年紀增長,應該要輕鬆理財,而不是時刻盯着大盤。(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然後50歲到60歲要輕鬆理財,60歲以後就開心花錢。」從現年56歲的施升輝口中不難發現,當下他幾乎已處於退休狀態,每年生活費全仰賴一檔指數股票型基金(ETF)──0050,他認爲,靠着自己口中的紀律「K小於20買,K大於80賣」,一般人每年要賺10%到15%其實不難,因爲0050一年大概有三波K小於20,每波約可賺5%,「若加上其他配置、股息,很有機會達到18%。」

舉例,今年0050的K值曾經兩度小於20,第一次發生在1月,當時適逢國際黑天鵝夾擊,股市陷入低迷,另一次則在5月初,主因是外界擔心總統蔡英文的就職演說會產生變數,「但如果你都有買,照着『紀律』賣,第一波從55元漲到65元,第二波從59元漲到70元,連財報都不用看,消息也不必管,因爲沒有人會操控大盤,你說,是不是很簡單的投資方法?」

至於一般人要準備多少錢才能輕鬆養老?施升輝說,只要存到一年所需生活費的22倍即可,舉例來說,一對夫婦在臺北生活,若一年生活費50萬,一旦存到1100萬元兩人便可退休,「主要是用一年賺5%去反推,再留一成預備金。這個數字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施升輝進一步指出,其中1000萬元應作爲本金,每年靠着「紀律」投資0050賺5%,生活費便有着落,「如果你一年只想賺5%,絕對不會冒冒失失進場,但如果你沒訂目標,想着賺越多越好,就會每天想進場,風險自然高很多,這也是散戶最大的問題。」另外100萬元的作用則是「救火」,他設想,若哪天遭遇股災,還可以在不損及本金1000萬元的狀況下,支撐兩年生活開銷。

「其實,人一生理財只要三樣就夠了,一是保險,二是房子,三是你最熟悉的投資工具,我自己擅長股票,但你也可以靠外匯。」施升輝強調,千萬別把他當成報章雜誌最喜歡歌頌的那種投資達人,因爲他並不是透過投資賺大錢翻身的傳奇人物,「我只是在分享凡夫俗子透過理財讓生活無憂的經驗,因爲沒有傳奇色彩,一般人就比較能夠複製、實現。」有別於部分財經專家拼命勸進股市,他的臉書雖不時分享心得,但幾乎都無關投資,而是大談一生摯愛──電影。

▼施升輝指出,今年已出現兩波K小於20的買點,若無意外,應該至少還有一波。(圖/翻攝自臺灣股市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