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亂象太多!京都都不優美了 居民抱怨「觀光公害」

圖文/鏡週刊

日本向來是臺灣民衆國外觀光旅遊的首選,古意盎然的千年古都――京都,更是令觀光客趨之若鶩。然而對當地居民而言,早已滿山遍谷,卻仍急遽增加的外籍觀光客已成了一種「觀光公害」,生活深受其擾,可見觀光旅遊業雖然號稱「無煙囪工業」,但其發展絕非不需代價,而是禍福參半,若是過度擴張,恐也會和工業一樣,付出降低生活品質的代價!

日本政府在2003年,以「觀光先進國」爲目標,開始實施了讓當時每年約500萬餘人的觀光客數以倍增的「訪日旅遊促進活動(ビジット・ジャパン・キャンペーン)」政策,爲那些因人口減少而經濟萎縮的地域創造旅遊需求。而安倍政府上任後,更是以觀光作爲經濟成長策略的重點,追求讓外籍觀光客人數更進一步的成長。

而這些政策的成績如何呢?去年總觀光客人數已超過2,000萬人,到了今年四月,已在以257萬人次突破單月間旅客量的記錄。而安倍的政策若能確實達成目標,那麼2020年,訪日外國遊客總人數將會成長到目前數量2倍的4,000萬人,而到了2030年更會提升到3倍的6,000萬人次。

然而,觀光政策的餘波已經在日本全國各個觀光熱點不斷盪漾。這個事實在生於斯長於斯的日本民衆眼裡,自是一清二楚。好比說京都這個日本首屈一指的觀光都市,在當地人眼裡,到底是呈現着何種風貌呢?

答案和我們這些觀光客腦海裡「風流、優雅」等美好形象大不相同――觀光人潮妨礙交通,婚紗攝影礙眼礙事,想搭個巴士卻老是客滿,到處都是違法民宿。而且當地人口流失的問題還因此而加劇。這就是京都飽受「觀光公害」之苦,已經變調了的真實面貌。當地人也因此時有反彈的聲音,認爲觀光客數量已經超過本地能承受的極限。

像是南北貫穿京都市的東大路通,每到傍晚,在清水道下坡處公車站附近的人行道都會密密麻麻地擠滿數十位觀光客,徒步者因而陷入了必須走到車道才能行動的窘境。觀光客當中很多是外國人,也有人隨身拖着大型行李箱。而且,「公車擠滿乘客已經是家常便飯了。這讓人覺得總有一天會釀成車禍,好可怕!」當地1位68歲的居民說道。

事實上,一部分京都人開始採取拒絕的行動。例如祇園的新橋地區――日本傳統京町家式樓房並排於路邊,旅客還能在石梯上聆聽白川涓涓細流的聲音,自然是一大熱門景點。然而,該地住戶在今年春天卻下了這個重大決定:花季的晚上,不再爲已經閃耀了27個年頭的櫻花祭夜櫻點燈。

爲什麼居民們要毅然犧牲這個觀光上的亮點呢?「在外國觀光客持續增加,賞花遊客過多的現況下,我們對於持續聚集觀光人潮感到有所不安。我們擔心這樣下去可能會釀出意外,也認爲本地已經應付不了這麼多觀光客了。」身兼夜櫻燈光照明實行委員會代表及當地的地方發展委員會會長兩職的秋山敏郎先生說道。

近年新人前來拍攝婚紗照也頗令當地居民感到頭痛。那是因爲,「販賣」京都充滿古都情懷風景的旅遊業務大爲拓展,業者持續將新人從日本國外送到京都的關係。人數之多使得業者有時也會將這些衣着華麗的男女成對排列。也曾發生新人在當地民房的玄關攝影而引起紛爭的例子。

在當地持續推展環境美化運動的建築師富田貫之透露:「一直以來努力守護着的都市景觀,在毫不受尊重之下被消費,這令我產生了單方面承受着負擔的感覺。」而秋山先生則說;「在觀光發展過頭之下,本地昔日的風情也漸漸消失不見了。決定中斷夜櫻的照明,已有着向市政府提出『京都這樣下去真的好嗎?』的意義在。」

東山區坐擁高臺寺、清水寺和三十三間堂等景點,做爲京都市首屈一指的觀光勝地,卻存在着人口流失的危機,和它永遠人聲鼎沸的外在印象形成反差。區內現在的人口已只剩高峰期一半的4萬人左右,在日本高齡社會的背景下,空屋也不斷增加。而違法民宿也持續擴張地盤。

一進入在八阪塔(正式名稱爲法觀寺)附近的狹窄小巷,就能發現:路邊4間並排的傳統町家中,就有2間是民宿。另1間也正在改建爲民宿中,而剩下來那一間並沒有門牌,顯然無人居住。住在附近的1位高齡男性面帶絕望地說:「年紀大的人都走了,出去外面,街上的氣氛也都變了。只是,附近都變成民宿,或許比一個人孤單寂寞好一些。」

京都市內總共約有5,000間在網路上登記有案的民宿。然而前年的市內調查顯示,約有9成的民宿是違法的。政府在去年夏天設置了違法民宿的通報窗口後,「吵到睡不着」「不知是誰開的,讓人很不安」等陳情便源源不斷,至今年春天已經收到超過了1,000件以上。也有不少住戶擔心「民宿急速增加,是不是反而進一步促進人口流失」。

負責京都觀光政策的三重野真代部長指出:「這兩年來京都的外籍觀光客過度激增。而本來可透過旅館設施數量控制的觀光行政,也由於違法民宿一發不可收拾地急遽擴張,而在無法完善應付的狀況之下產生了扭曲。現代的觀光業質更重於量,主要是針對富裕階層市場。我們希望能儘快解決讓許多市民切身感到困擾的違法民宿與市區巴士問題。」

而在當地平安女學院大學教授觀光學的井上學副教授,對於京都市內觀光發展所產生的各種亂象,做出了以下評論:

「人只要在京都市區住下來,就能夠親身體會到街上種族、膚色不同的面孔變多了。多次造訪京都且具有良好觀察力的外國人,由於喜愛京都人別具一格的生活方式,而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圈。若人數少倒還好,增加的話,會對地方社會造成不安。不過,對於經濟正在衰退中的京都來說,觀光客就是希望之星。」

他和三重野部長一樣認爲旅客的質比量更重要。不過,比起富裕階層,他更希望小康的中產階級造訪。「富翁即便1個人就能負擔10萬日圓的一餐,也只能在1間高級餐廳消費,但若10個人各消費1萬日幣用餐,那就能有10間餐廳受惠。

外國人只要試着認同日本文化,就可以說像是在玩模仿日本人的遊戲。若身邊都是外國人,就變得好像身處於充滿假京都人的遊樂園一樣。京都的觀光產業一旦淪落至此,就會瞬間崩壞,並不能說是永遠平安無事。」

井上也指出:「實際上,美國一本曾讓日本蟬聯世界第一的旅遊雜誌,去年對於日本的評價掉了6名。日本國內旅客的滿意度,也因爲『混亂』而下降了;佔其中大部分的60歲以上女性還認爲,與其說是來京都參觀,不如說是以安儂族(日文原文爲アンノン族,專指手持旅遊雜誌或書籍進行一人或少人數旅行的女性)的身分,來尋找年輕時自己的影子。

最大的問題,就是觀光業擴張的優點難以被市民看見。很多外國人爲本地的經濟帶來如此大的貢獻,因此我希望居民能多向當局表示在觀光政策之下,生活大有改善的成果。若是沒有這種實感,那隻會讓無法忍受觀光公害的市民的不滿持續擴大吧。」

至於解決以上問題最好的辦法,或許要參考其他歷史景點的對策。

東京都內擁有廣受外國人歡迎的淺草寺的臺東區,在今年春天制定了規範公車乘降地點的《觀光巴士條例》,好讓維持生活品質和觀光能夠並行不輟。而神奈川縣鎌倉市,由於外國人的增加所造成的混亂,也進行了在連續假日時,讓當地居民不用排隊就能進入江之島電鐵鎌倉車站的社會實驗。

若是京都市當局能夠更進一步完善觀光相關政策,那麼千年古都便可一掃觀光污染陰霾,恢復昔日風光的日子,也亦不遠矣!畢竟,別說是當地居民了,好不容易出國旅遊卻換來壅擠和混亂等負面經驗,對於觀光客來說也是不樂見的吧!

參考資料:朝日新聞

更多鏡週刊報導【老侯日本會社】需求是創造出來的-從免治馬桶看日本企業的本事前往日本請注意:搭機新增2項規定 違者罰50萬日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