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安/美國對抗中共的21世紀「圍堵戰略」?

▲由於美軍陸戰隊已在澳洲完成部署,未來若是在南亞地區發生衝突的話,將可大幅縮短兵力派遣所需時間。(圖/美國防部)

尤里安/現任軍事戰略評論員,淡江戰研所畢業。

雖然中共不斷對美呼籲應放棄冷戰思維,但從國際戰略現實面來看,美國基於維護全球戰略利益考量,自然不希望西太平洋乃至於東亞和南亞的沿海精華區因爲鞭長莫及而淪爲中共囊中物,但是重新挑起白熱化的對峙顯然對於被迫擔任全球警察的美軍來說也非上策,因此美國纔會逐步以原有的圍堵策略爲中心,逐步修改戰略與戰術作爲,企圖雙方戰略利益持續衝突的狀況下維持主動優勢並且牽制中共的擴張野心。

以強勢武力貫徹外交和平

中共官方自2003年起就以三戰(法律、輿論、心理)爲對外統戰主軸,企圖營造適合有限武力威脅遂行其所望戰略目的之環境。因此美國官方在面對中共的平戰一體混合攻勢下所端出的主要對策就是所謂的彈性遏阻(flexible deterrent options)。

彈性遏阻雖然看起來標新立異,不過如前所述,在本質上仍以圍堵政策爲指導原則。事實上,如果回顧20世紀冷戰中的美國國家戰略就可以發現,雖然歷任政權都根據當時的國際局勢選擇因時制宜的戰略取向,但是在本質上都是遵照圍堵戰略的走向,亦即讓共產主義無法擴張並且最後因爲體制上的缺陷走向自我毀滅。因此不論是介入韓戰越戰或是拉攏中共都是爲了圍堵戰略的指導方針

依美軍聯參定義,彈性遏阻的所望目標在於針對敵行動所擬訂之計劃作爲,其目的在於使敵能明確理解我方意圖,藉此達成在事前或第一時間內諭止敵進一步作爲,避免衝突升級或侵略行爲持續擴大,並藉由結合軍事、情報、外交和經濟等處遇手段,阻卻敵方的行動企圖或持續作戰意志,爭取我方後續戰略作爲反應時間,讓敵我雙方都能夠有更多的選擇空間玄求其他外交對話管道進行協調與談判。

▲隨着中共對外擴張壓力增強,美國要拉攏東亞國家實施彈性遏阻策略的難度也隨之下降,更有機會強化軍事圍堵效能。(圖/美國防部

但就實際上來說,彈性遏阻的執行面其實就是利用升高軍事壓力、經濟制裁和外交抗議等綜合手段對敵行動意志產生壓迫效果。其目的與其說是施加壓力,更重要的是透過上述作爲展現對於敵方行動的重視程度,避免敵方刻意忽視或誤判我方訊息與立場

軍事手段的選擇

由於彈性遏阻的主要目的在於防止敵方實施損害美國戰略核心利益的行動,因此所採用的軍事手段自然也依照狀況而有所不同。依美軍聯戰教範規定,當軍方奉命實施彈性遏阻作戰時,主要選項包括直接兵力投射、主被動防禦態勢、全球打擊(包括核武傳統攻擊手段)和戰略對話。其中戰略對話是唯一不以兵力展示爲主體的軍事作戰,也是美軍目前在應付大部分低強度區域衝突中所使用的策略。至於其他選項則幾乎都形同21世紀版的砲艦外交,而且並未排除在狀況升高時將兵力直接投入戰場的可能。

而從美軍近年來在東亞地區的作爲可以發現正好和彈性遏阻的作爲想定若合符節。特別是在中共不斷透過空軍遠洋航訓強化戰略存在意義而且在2013年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之後,美國除了立刻透過正式外交管道遞交抗議函之外,更依照彈性遏阻指導方針開始配合軍事手段進行表態。就在中共公開發表所謂東海防空識別區之後不到兩天,美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立刻宣佈派遣喬治華盛頓號航艦加入美日協同演習,並且配合第七艦隊對釣魚臺海域進行海空聯合打擊操演。而且當時的國防部長海格也公開表示美國將忠實履行和盟國及友好國家的約定,而根據簽訂多年的美日安保條約,釣魚臺的實質管轄權仍舊屬於日本。而且不論中共對外如何宣稱,美國防部長還特別強調美軍的作戰行動不受影響。

爲了進一步落實彈性遏阻的軍事加乘效果,除了海軍加派航艦打擊羣之外,美空軍也在第三天立刻派遣兩架B-52戰略轟炸機從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起飛前往釣魚臺周邊空域,也就是中共自行劃設的東海航空識別區內進行巡弋任務。更重要的是爲了讓中共清楚瞭解美國不打算承認中共未經協調擅自劃設防空識別區的作爲,美空軍B-52戰略轟炸機在執行此次飛行任務前並沒有依照國際慣例向中共提出飛航通報。

除了以軍事行動在第一時間內表達立場外,美日在2014年更聯名向國際民航組織(ICAO)提出抗議案,援引芝加哥條約指陳中共擅自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危害航空安全,並且要求國際民航組織對於防空識別區和航空自由間的關聯性作出裁示。

美國亞太彈性遏阻策略的問題點

在中共海空軍開始頻繁進出西太平洋之後,美國的彈性遏阻策略也逐漸隨之升級。但是效果卻和2013年的行動相較之下有顯著差異。追究其主要原因恐怕就是在於因爲政治考量錯失良機。蓋因彈性遏阻策略需要在第一時間內配合軍事行動和明確的外交宣示方能成效,如果其中一部份未能相輔相成的話,彈性遏阻的效果就會大爲降低。

像是美軍在南海執行中的通航自由作戰就是彈性遏阻作爲未臻理想的例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未能明確表達對於中共作爲的反對,而且外交宣示相對薄弱,導致軍方雖然依命令實施通航自由作戰成功,但是卻未能有效轉化對於中共的壓力加乘效果。

再者,美國在實施彈性遏阻策略時獲得周邊重要戰略盟邦的鼎力支持也是關鍵之一。這代表在平時就必須把盟邦納入美國的彈性戰略軍事選項計劃作爲,即便盟邦角色未必擔負實兵作業任務,但是透過參與可以讓盟邦清楚瞭解美國實施彈性遏阻的所望目標,同時也可以在美國軍力未及之處提供持續性的監視和介入。雖然美國擁有強大的傳統距外打擊能力,但是在彈性遏阻策略中需要的往往並非摧毀關鍵目標節點,而是類似砲艦外交的軍力展示。即便有第一島鏈和位於西太平洋的前進基地補助,美軍軍力在執行此類任務時仍須審慎評估。

▲爲了封鎖中共對外擴張,美國近年來除傳統盟邦外,還積極拉攏包括印度在內的南亞國家形成對抗中共的準軍事同盟。(圖/美國防部)

彈性遏阻策略是美國遂行圍堵作爲的戰術之一,但是要確保戰術成功端賴正確的情勢研判和迅速下達決心。特別是在中共內部政治局勢仍舊有其不確定性,且作爲寡頭統治專制政權在對外政策上以政權存續爲優先的考量下,逐步升高衝突態勢的可能性恐怕只會越來越高。

熱門點閱》►共軍出動「轟-6」除了壓臺,還特搜各國「意想不到」的情資►從國防預算看川普「印太戰略」走向►中印核武對峙的「你追我趕」

►看更多【尤里安】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全球防衛雜誌》。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責任編輯:蔡易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