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焦慮是從出生就開始!「高反應」讓他們更有成就

▲在學會不被焦慮壓垮後,「高反應」型的人會取得更高的成就。(示意圖達志影像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很多人都覺得時候沒什麼煩惱,但隨着慢慢長大,有壓力後變得爲家庭事業憂慮。不過,大陸心理諮詢林倩指出,似乎有一種人更「可憐」,因爲他們的焦慮從出生時就開始了,這羣「自帶焦慮」的人被稱爲「高反應」型。

根據林倩在《生命時報》的撰文,上述這種人的發現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Jerome Kagan的研究。Kagan爲了瞭解嬰兒是否天生具備獨特的秉性氣質,招募了462名嬰兒參與實驗,他讓嬰兒單獨坐在椅子上,然後讓嬰兒聽新聲音聞新味道、看從沒見過的新奇玩具結果發現大部分嬰兒表現平靜,有些還對新玩具產生興趣,但有一部分嬰兒對一切陌生東西都感到不安,這羣「生來焦慮」的孩子比例爲20%,成年後也表現出更高的焦慮水平

▲被好好育養的「高反應」寶寶,可以成爲更細心、耐心的大人。(示意圖/CFP)

林倩引述Kagan的研究指出,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看,「高反應」(high-reactive)羣體有兩個腦區易被「喚醒」,一個是「預警危險」的杏仁核,另一個是下視丘(大陸稱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控制壓力激素皮質醇的合成。這些孩子面對新刺激、陌生事物的時候,隨即產生「不可控」的生理反應,比其他人心跳更快、血壓更高、呼吸更急促、指尖更冰冷、壓力激素水平更高,但「高反應」也有好處,因爲焦慮使得他們做更充足的準備、做最壞打算,所以他們往往成績更好、有更多成就。

儘管有好處,但焦慮始終讓人不愉快。林倩表示,如果你從小就易緊張,那麼要學會覺察、認識到焦慮是一種情緒,並不是事實本身,要學會和焦慮相處,利用焦慮提高注意力警惕性事件過後要逐漸放鬆。另外,多接觸不熟悉的事物和場合,可以幫助脫離對緊張、恐懼的敏感性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