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中小企業開啓“三級跳”

江蘇南通新帝克單絲科技公司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爲確保出口訂單產品及時交付,工人正在車間忙碌。  許叢軍攝(人民視覺)

北京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天海工業的工人在加緊生產LNG儲罐。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規模不算大,卻是細分領域領頭雁;名氣不算響,但有“絕活”在手――目前,中國已形成“小巨人”企業4762家,帶動各地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8萬多家。

如何發展更多優質中小企業?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將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3個層次優質中小企業梯隊。中小企業有了更加清晰的發展指引。

形成優質中小企業梯隊

――創新型中小企業是廣泛基礎,“專精特新”注重特色,“小巨人”企業是排頭兵

深圳前海瑞集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中集飛秒”智能焊接裝備,讓焊接任務擁有遊戲體驗,讓普工迅速掌握焊接技術。憑着在焊接機器人領域過硬的技術含量,瑞集科技去年成功入選國家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該公司研發總監張兆彪告訴記者:“入選專精特新‘小巨人’,不僅得到了研發經費的扶持,還獲得了專項政策支持、綠色通道服務以及量身定製的金融服務,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專注於研發創新,堅定不移地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中小企業是中國創新發展的主力軍。‘十四五’期間,培育一大批優質中小企業,有利於推動經濟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對本報記者說。

此次《辦法》提出,分3個層次培育優質中小企業梯隊。其中,創新型中小企業是優質企業培育的廣泛基礎,其評價標準包括創新能力、成長性、專業化三類6個指標,滿分100分,企業得分達到60分以上即符合創新型中小企業標準。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注重特色。認定標準包括從事特定細分市場年限、研發費用總額、研發強度、營業收入等基本條件,並從專、精、特、新四方面設置13個指標進行綜合評分,滿分100分,企業得分達到60分以上即符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標準。考慮到各地企業發展水平差異,在堅持全國統一標準的基礎上,留有15分“特色指標”由各省份結合本地特色進行設置,既確保企業水平總體上大致相當,又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

專精特新“小巨人”是排頭兵,企業認定標準圍繞專、精、特、新以及產業鏈配套、主導產品共6個方面,分別提出定量和定性指標,被認定企業需滿足全部指標要求。

工信部中小企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爲避免一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鏈作用突出的企業因“偏科”無法通過申報,還將以設置直通車的方式,對這類企業進行適度傾斜。

3個層次相互銜接

――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100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萬家、“小巨人”1萬家

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

3個層次相互銜接、共同構成梯度培育體系。據介紹,創新型中小企業應具有較高專業化水平、較強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培育目標是100萬家左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現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好,是優質中小企業的中堅力量,培育目標是10萬家左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位於產業基礎核心領域和產業鏈關鍵環節,創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術、細分市場佔有率高、質量效益好,是優質中小企業的核心力量,培育目標是1萬家左右。

優質中小企業的3個梯度,層次分明、相互銜接,既有利於不同層次的企業看清差距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也有助於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提高服務的針對性、精準性和滿意度。

“一棵幼苗成長爲參天大樹不可能一蹴而就,三類企業代表了優質中小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在評價或認定標準的設置上,也體現了這一思路。”工信部中小企業局有關負責人說,“我們希望初創中小企業沿着這樣一個梯度去發展,也希望經過若干年的持續培育,這些優質中小企業裡能夠有一大批企業成長爲國內國際知名企業,爲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專業化是優質中小企業的重要特徵。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楊建軍說,中小企業資源相對有限,精準定位和長期專注主導產品是中小企業的生命線,也是提升企業收入、打造“配套專家”的重要途徑。此次《辦法》明確了優質中小企業主導產品市場佔有率、主導產品所屬領域等專業化重點培育方向。爲了形成梯度效應,“主導產品所屬領域”這一指標從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提高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若干關鍵重點領域,指標設置也從創新型中小企業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分制”調整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門檻”制指標,凸顯優質中小企業對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作用。

近期,全國多地已陸續出臺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舉措。湖南推出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10條人才政策,設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卓越工程師培養專項;江蘇創建“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平臺”,對後備企業數字建檔全息跟蹤,實現“人在幹、數在轉、雲在算”。一系列支持、引導措施,讓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勁頭更大、信心更足。

創新發展是關鍵

――培育範圍以製造業企業、製造業和信息化相融合的企業爲主,政府、社會和市場三方共同發力

“我們正在準備申報創新型中小企業。”北京疊加態技術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鍾飛鵬告訴記者,公司一直以“專精特新”爲發展目標,從北京冬奧賽場觀賽的熱保障和極寒環境保溫,到與服飾品牌合作推出更加保溫、環保的新款服飾,疊加態不斷研發性能更先進、功能更齊全、厚度更輕薄、材質更環保的新材料。

“此次發佈的《辦法》明確了認定標準,幫我們找準了發展方向――努力成爲創新型中小企業。如果申報成功企業將獲得稅費優惠、人才獎勵和金融支持,也能提高品牌形象,有利於企業長期發展。”鍾飛鵬說。

許多中小企業正躍躍欲試。那麼,什麼樣的企業可以申報?

“我們鼓勵各類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工信部中小企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所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工商註冊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企業,不區分所有制,都可以申報。但是,作爲優質中小企業還必須滿足一些基本要求,比如未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嚴重失信主體名單,提供的產品(服務)不屬於國家禁止、限制或淘汰類,近3年未發生過重大安全(含網絡安全數據安全)、質量、環境污染等事故以及偷漏稅等違法違規行爲等。

在產業導向上,培育工作以製造業企業、製造業和信息化相融合的企業爲主,突出產業鏈屬性,重點鼓勵位於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及核心領域的企業。據悉,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房地產、娛樂業等暫不列爲培育對象。

認定之後,怎麼發展?

關鍵在於自身的創新。工信部中小企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以內因爲主、外因爲輔,核心還是依靠企業不斷增強內生動力,堅持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政府和社會力量做好優化發展環境、加強服務支持等工作,共同形成培育合力。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張建平認爲,企業所在地區的基礎設施水平、政策法規透明度以及辦事效率,對培育優質中小企業來說至關重要。改善營商環境、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方能吸引人才、聚集資源,進而幫助企業實現“專精特新”發展目標。

此外,工信部中小企業局有關負責人談到,培育工作需要政府、社會和市場三方共同發力。堅持有效市場與有爲政府相結合,堅持分層分類分級指導,堅持動態管理和精準服務。“培育的功夫下準了、下足了,優質中小企業自然會更多涌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