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並戰勝癌症 醫:應從勾勒「腫瘤地圖」開始

戰勝癌症,從理解的第一步——勾勒「腫瘤地圖」開始。(示意圖/Shutterstock)

腫瘤不是一個急症,很多人——包括患者甚至醫生——在腫瘤生成前、或是第一個腫瘤發現後,並沒有那麼在意。而後來再出現的腫瘤,其實是當初早就存在、卻沒有被發現的。現任仁愛醫療財團法人腫瘤治療中心執行長蘇志醫師專長爲腫瘤放射線治療,由於父親罹患癌症過世的自身經歷,引發蘇醫師思考:在癌症的醫療過程中,患者們可能缺了一張被完整勾勒的腫瘤地圖與預測癌症行爲與路徑的治療計劃。蘇醫師將理念寫成《腫瘤地圖》一書,將腫瘤與人體間的種種關係,以宏觀角度看待。以下爲重點書摘

在臺灣,女性抽菸者不多,下廚比例也相對減少,爲何肺腺癌的比例卻一再增加?

癌症形成的原因,其實與「基因」跟「微環境」兩大因素息息相關。

基因是先天性存在的,可能是家族病史或者是遺傳;而所謂微環境,指的是一個人的生活飲食習慣

由於現代人的生活飲食習慣改變,細胞形成異變、人體對基因受損恢復力下降,對於致癌物的代謝處理及抵抗能力變差,造成國人死於癌症的比例年年上升。女性癌症的前三大排名,就包含了肺癌乳癌以及大腸癌;男性癌症的前三大排名,則爲大腸癌、肝癌與肺癌。

農曆年前,阿義來到我的診間。他四十多歲,正值壯年,有着黝黑的皮膚、精壯結實臂膀。看到他微僵的嘴角,第一時間我判斷應該是口腔癌術後的患者。

阿義說約莫三、四個月前,在另一間醫院才做完口腔癌的手術,結果前陣子檢查發現又得了食道癌。

「我怎麼這麼倒楣!」他說。

我想起另一位女性患者子晴,當她轉診來到我服務的醫院,已經確診爲第三期的子宮內膜癌。眼前的她才三十歲出頭,單身。四年前因爲經期紊亂又腹痛,求診婦產科。檢查後發現右邊卵巢有個腫瘤,開刀切除。不到一年,左邊又長了一個腫瘤,再次動刀切除。而現在又發現出現在子宮。

「爲什麼是我?而且一再是我!」

患者們困惑着,他們不瞭解,強裝堅強告訴自己說是自己倒楣。但他們卻不知道,腫瘤可能很早就存在了,只是當初沒有被診斷出來。

我看着他們,這個可能是家裡經濟支柱的男人、又或者是正要開啓美麗人生的女子,心底暗暗感嘆着。

【理論】腫瘤行爲與腫瘤地圖

在我的病人之中經常看到,許多基層的勞工朋友因應工作需求,又沒注意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經常抽菸、喝酒及吃檳榔,於是口腔癌、食道癌之類的咽喉病例很多。

很多人不知道,一旦得了口腔癌,接着得到食道癌的機率就有四分之一左右。

不健康的飲食生活造成不適切的微環境,這些致癌因子通過鼻,進入食道氣管、再進入體內。人體的咽部,分成了口咽、鼻咽以及下嚥,每一種腫瘤生長的行爲有所差異,因暴露在相同環境下的這些致癌因子,今天造成了口腔癌,明天有可能造成食道癌,然後繼續蔓延。

上述那位子宮內膜癌的病患子晴,後來發現她依序切除的左、右卵巢與子宮的腫瘤,這三個地方的細胞形態是一模一樣的,表示她很可能一開始的問題就出現在子宮,但是卻被忽略了!

這些都是由於癌細胞暴露在相同環境下所造成的癌病例子。所以不同的腫瘤會有不同的行爲。爲何我一直堅持,癌症的治療需要有一個全面性的計劃?它必須像一張地圖攤開在眼前、清清楚楚?如果我們不清楚這張地圖,不知道腫瘤的行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比如口腔癌只治療了口腔部分而沒有去檢查相關部位,這是錯的!

再比如說,我們都知道癌症中的有名殺手——大腸癌。大腸有好幾公尺,病患因爲上廁所出血,找了大腸直腸科的醫師。若醫生判定可能是直腸癌、或者是比較後端的腸道原因造成的,只給患者做了腸道後端部分的治療,過不了多久,很可能又會在腸道的另一端出現腫瘤。

如果不知道腫瘤的行爲,沒有爲病人做徹底的檢查,不論現行做了什麼樣的治療,都有可能會在未來出現別的腫瘤。舉例來說,一旦是直腸癌或者是乙狀結腸癌,就一定要做一個很完整的內視鏡檢查。因爲在腸道深處很可能另外藏着一個腫瘤,但是卻沒有被指認出來。

當然,在腫瘤形成時候,臨牀上大腸鏡檢查可能會因患部腫脹而大腸鏡無法通過的狀況,如果沒同時做到正子斷層照影,腫瘤地圖就會難拼湊。不過,一定要建議病患,至少在手術後半年,要重新做全面性的檢查,確認其他地方沒有腫瘤發生,確實爲健康把關。(編輯樑惠明

《腫瘤地圖:掌握腫瘤行爲與路徑,預防癌細胞蔓延、根絕復發》書封。(圖/天下生活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