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國華/導演的豆花:認識自己、看見家園

2019年起,導演何明瑞開着他的豆花車,到不同地方進行影像教學。圖/導演的豆花店提供

「豆花是臺灣特色食物,許多人的童年回憶。」紀錄片導演何明瑞說,小時候能夠吃上一碗豆花,已經足夠幸福。他開了一家「導演的豆花店」,以豆花連結自己童年的記憶,同時追念故友的真情和熱情。

導演何明瑞在迪化街開豆花店,用豆花連結人與世界。圖/導演的豆花店提供

做爲導演和攝影師,何明瑞入行三十多年,和導演劉嵩合作拍攝《農村的遠見Ⅱ》、《南國啓示錄》,兩度入圍金鐘獎最佳攝影。他與《看見臺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交情深厚,兩人相約「你在天上飛、我在地上跑」,一起投入影像教育。

曾有算命師預言,何明瑞活不過五十歲。沒想到年過五十、慶幸擁有了多來的人生,卻送別了好友齊柏林。2017年齊柏林空拍飛機失事,何明瑞哭整個下午。他決心,齊柏林永遠飛在天上,輪到自己實踐約定。

2019年7月,導演的豆花車登場,這是何明瑞「地上跑」的影像教室。每到一處偏鄉,他先帶小朋友手作豆花,從磨豆、煮豆漿到凝結,再加上小朋友找來的當地食材,做一碗自己家鄉的豆花。然後,導演讓小朋友學習空拍機,從不同的的角度看見家鄉。

拍攝影像爲了「看見」、製作豆花爲了「吃到」;何明瑞說,看到或吃到,都是人用感官和世界連結的方法。透過影像教學或製做豆花,都可以讓孩子打開感官,重新認識自己和家鄉。

影像是媒介、豆花也是。何明瑞說,豆花具有很大包容力,能夠成全各種食材。大家「吃豆花」總是先挑配料,花生、粉粿、紅豆、綠豆、花豆、粉圓、仙草、薏仁等,隨意搭配、甜淡自選,一碗豆花就有無限變化。

爲了推廣影像教育,何明瑞在迪化街區創辦「夢想基地」,一樓就是豆花店。延續空間提供者、財團法人臺北市至善堂的公益精神,何明瑞每月送六百碗豆花給附近「讀好書、做好事」的國小學生,開幕三年已經送出一萬五千碗。

在導演的豆花店,口裡嘗著白嫩豆花搭配甜蜜紅豆及軟彈粉粿,眼睛看着現場播放、何明瑞以十年時間完成的金門輦轎紀錄片。我相信,追求一碗豆花的口味圓滿,和紀錄一個故事的深刻動人,都需要同樣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