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食結緣 絲綢之路的味蕾記憶

吃吃喝喝不單純是一種感官體驗,通過這一人類基本的需求,可以透視一片土地和居住在其上的民族靈魂飲食習慣也記錄着一個社會結構文化變遷,帶有歷史印記。循着絲綢之路的軌跡遊走中亞各國,會發現很多地方有着極其相似的飲食,而一些本不屬於當地原產東西,比如茶和大米,如今已成爲當地飲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不僅是物產流通結果,也是文化交匯的體現。

旅行時,我喜歡混到當地人飯桌上去,在當地普通人進出的小館子集市裡的路邊攤上,邊吃飯邊跟拼桌的當地人聊天,聽他們講故事;有機會我也會直接走入當地人家裡去做食客,近距離接觸他們的生活。對我而言,飲食真正的味道不在舌尖,而在於跟什麼人、在什麼場合、什麼時間一起進食,從而碰撞出文化交流火花。我在絲路中亞走廊(主要是中國新疆地區、吉爾吉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伊朗)遊走的日子裡,反覆跟三種極具代表性的飲食結緣——茶、拉麪、手抓飯。我視喝茶爲一種社交活動,以茶互動,可以打入當地人的生活圈子;拉麪總是讓我聯想到中亞的集市文化,口感強韌的麪條折射出當地人爲經濟打拼的毅力;而手抓飯讓我懷念中亞的各種節慶,它也是維繫家庭鄰里關係的一道好菜。一路上,我日復一日地喝着茶、吃着拉麪、咀嚼着手抓飯,透過它們去理解當地的生活百態。在發展浪潮衝擊下,人們憧憬、掙扎、奮鬥、彷徨、樂觀、悲觀……各種纏繞不清的生活味道,與這幾樣最尋常的飲食一起深深鎖入我的記憶

>>>>延伸閱讀:古絲綢之路 令人震撼的阿帕米亞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