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輔導攜手多名專家解密新課標:核心素養培養如何落地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發佈,讓核心素養五育並舉等關鍵詞再度引發熱議新課標到底“新”在哪、學生學習和老師教學將面臨何種變化、如何理解新課標並落實到具體教學……這些問題成爲家長、學校、老師等各個教育參與者共同關注的話題

近日,針對“新課標理念下課程育人模式將如何變革小學課堂”,猿輔導創新教育研究院聯合國內多位知名一線教育專家全國特級教師共同發起了一場線上研討。專家們一致認爲,新課標最大的“新”在於,基礎教育更加面向未來人才需求,比以往更強調“核心素養”培養,極爲關注“知識與學習的實踐性”。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崔成林解讀新課標

語文爲例,其在新課標中的重要性再度提升。在義務教育階段新課標涵蓋的16個科目中,語文學科的總課時佔比遠超其他學科,達到20-22%。同時,新版語文課程標準還提出了文化自信、語言應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等4個方面的核心素養要求。

這一變化的背後,是語文作爲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科目越來越被重視,其不僅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和建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同時隨着數字時代發展,各個學習階段對於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這也讓語文的學習方式評價體系都需要新的變化。

這樣的變化該如何理解和應對?北京市特級教師、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教研王文麗認爲,現行的語文教學更多關注形象思維,對辯證、推理等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較爲欠缺,一線教師需重視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才能切實提升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思考與判斷力。“這就需要老師真正深入思考、吃透教材、研究學情,在教學中通過更爲生活化情境設置,讓學生更容易結合實際場景去思考知識背後的本質”。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崔成林教授則指出,所謂“核心素養”儘管每個學科的相關描述和學業質量標準不同,但最終都指向“健全人格、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的育人導向。落實到具體的學科教學中,一線老師應當從進階目標設計、真實問題解決、學習性評價三個方面着手發力

主講老師用互動遊戲幫學生理解“位值制”

作爲義務教育的課外有益補充,新課標下,猿輔導也在積極探索課程研發和教學的“實踐性”和“情境性”。猿輔導創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付清認爲,事實上,關於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此前已有“大概念”等教育理念在探索和創新,新課標的出爐則將每個學科的具體目標和標準細化,更具方向性地指導學科老師做具體教學落地

具體到一堂課上,如何教學才能實現聚焦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研討會上,多位專家通過案例課程,展開了更爲細緻的探討。

比如,在猿輔導一堂《魯濱遜漂流記選讀》課上,核心教學目標爲讓學生思考應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爲了讓學生主動思考,老師通過使用“列清單法”,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逐條列出困難,並逐一思考、討論困難中蘊含的積極要素。王文麗對此評價,從語文學科知識中遷移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是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關鍵,“列清單法實際上鍛鍊了學生的審辯性思維,充分體現了教學思維的深度和內涵。”

在一堂名爲Shopping的英語課上,除教授語言知識外,主講老師還帶領學生圍繞“購物”去思考:如何進行個人財務管理及其重要性。對於這樣的跨學科教學和思維引導方式,教育部教師教育資源專家委員會專家魯子問評價稱,以課文中的某個話題爲引子,引導學生聯繫真實生活經驗,可以更直觀讓學生理解書本之外的社會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一節數學網課上,課程以大概念位值製爲核心,設置了低階和高階目標,學習過程突出實踐化的同時藉助趣味化的互動遊戲對學習效果即時評價。學生基於互動模擬算盤,將給定的2個算珠,以有序的方式放置在個位、十位上,組成不同的數值,感知位值制。添加百位欄後,學生也能將方法遷移。崔成林教授充分認可了課程設計上對學習實踐化和評價的關注,提及注重自主思維探索的學習方式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據瞭解,上述案例課程均爲在新課標指導下,猿輔導教研團隊結合“大概念”教學體系研發的創新課程,更爲重視學科知識應用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學習和了解知識的本質,幫助學生構建底層學習能力。同時,爲了繼續深入優質課程研發,猿輔導日前成立創新教育研究院,定期與權威領域專家開展交流研討,希望利用自身資源和技術優勢,進一步落實新課標對核心素養培養的更高要求。

教育是長期工程更是系統工程,上述專家表示,圍繞核心素養的本質就是“培養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學會從需求和學習者的角度更多思考如何教育和教學,才能真正找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