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上班3C症頭 頸椎突出求診增3成

復健科醫師運用超音波引導的精準注射術治療「腕隧道症候羣」,減緩患者發炎、疼痛的狀況。(土城醫院提供/蔡雯如新北傳真)

治療頸椎突出患者,中醫會針對後腦勺的風池穴和天柱穴、頸部脊椎兩側的華佗夾脊穴進行鍼灸電針療法,促使氣血調和、經絡暢通。(恩主公醫院提供/蔡雯如新北傳真)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5月中旬時爆發,許多上班族轉爲遠距上班數月,長時間久坐工作,導致不少人出現肩頸痠痛問題。有醫師發現近期椎間盤突出患者求診增加近3成,許多患者因爲在家工作多時,長期姿勢不良又疏忽病症,來就診時已出現無法擡手、出力握拳等狀況,原可進行復健改善,惡化成需開刀治療。

恩主公醫院中醫針傷科主治醫師黃敬仁指出,頸椎突出壓迫是頸椎受損、退化,導致椎間盤壓迫所造成的病症,若患者壓迫到較高位置的頸神經時就會疼痛難耐,而壓迫到中低位置的頸神經,就會影響肩頸至手臂的功能,初期症狀會頭部痠痛,嚴重則會出現手麻無力的情況。

頻頻低頭 頸部多5公斤負擔

黃敬仁說,近期就診的都是30至50歲的上班族,遠距上班、在家運動減少,頻頻低頭下頸部增加4、5公斤的負擔,爲了減緩病患疼痛狀況,中醫會針對後腦勺的風池穴和天柱穴、頸部脊椎兩側的華佗夾脊穴進行鍼灸電針療法,促使氣血調和、經絡暢通,嚴重病況者會再輔以龜鹿二仙膠等藥材改善。

另外,近期中醫也引入與一般鍼灸不同的「浮針」療法,針對局部疼痛處的皮下疏鬆結締組織層,以小於30度的橫面下針、平行刺入肌膚,再透過特殊的「掃散」行鍼手法,牽動和刺激周遭的肌筋膜,達到舒緩療效,讓病痛時程縮短。

罹腕隧道症候羣 風險增高

除了頸椎突出之外,民衆罹患「腕隧道症候羣」的風險也增高,土城醫院復健科醫師簡祐民表示,手腕伸展約5度的範圍是人體最自然的姿勢,當手腕使用角度過大時就會引發此病症,導致大拇指、中指、食指3根指頭髮麻、痠痛,由於手部痠痛時可以靠甩手緩解疼痛,患者經常忽略這些病狀,長期忍痛未就醫,可能會造成拇指大魚際肌萎縮,手部抓舉困難,最後連碗都拿不起來。

簡祐民建議,民衆可將手掌朝下,與手臂呈90度,接着再將2手背相貼,持續1分鐘,若30秒後手指出現麻木或針刺,即有可能患上腕隧道症候羣,建議就診;若症狀不太嚴重,醫師會進行超音波引導的精準注射術治療,在患者的正中神經附近施打類固存、葡萄糖水,達到消炎、修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