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裝不一定真原裝? 立委批:進口油無人管

記者洪欣慈臺北報導

臺灣油品頻出包,消費者轉往購買進口油尋求保障,日前坊間流傳條碼辨識法」,教民衆從進口油品前三碼辨認生產國家。但民進黨立委陳亭妃11日召開記者會批評,市面上油品國際條碼根本混亂難辨,同樣都是標示義大利進口但國碼卻大不相同;並進一步指出,市面上外包裝上寫着「原裝進口」的油,若是廠商進口大桶油來臺再行加工、分裝,現行並無任何權責機關進行監督、查察,所謂的「原裝進口」油品恐有很大的疑慮。

▲民進黨立委陳亭妃11日上午召開記者會,指出現行進口油品的權責管理單位不明,諷刺是「三不管地帶」。(圖/記者洪欣慈攝)

陳亭妃表示,消費者現在紛紛搶購進口油,但現行進口油的權責機關及法規並不明確,所謂的國際條碼辨識法,經她到市場上查驗,根本只有一個「亂」字可形容,消費者權益難以保障。

舉例瓶罐上寫着日本原裝進口的油,按國際條碼會員國表格中的國碼來看,應標示「84」,但實際上卻出現「471」的臺灣國碼;同樣寫着100%義大利原裝進口的油品,條碼卻有「489」和「417」兩種不同狀況,兩個號碼還都不是義大利的國碼「800」,根本難以辨別與判斷。

針對條碼,財團法人商品條碼策進會處長鬍榮勝表示,國際條碼基本上是讓廠商自己處理,編碼方式以各廠商爲主,有可能是產地編號,也有可能是在地國編號,最主要的功能是讓相關單位進行資訊自動辨識,並無法靠那兩、三碼數字去辨識產地,消費者若要確認產品產地等資訊,須上網輸入整串號碼,進行資料查詢。

至於媒體詢問是否有條碼標示不實開罰的案例胡榮勝則說,因條碼目前不屬商品標示規範範圍內,因此僅有就廠商用假條碼、私下轉讓等部分進行過道德勸說,但無法可管。

陳亭妃進一步質疑,若條碼不能代表產地國,全都交由廠商自行標示,那廠商從國外進口大桶油品再行分裝、加工添加,是否仍可以打上「原裝進口」而無法可管?對此,衛福部食管署簡任技正王貞懿迴應,依法廠商要如實標示,若有加工、改裝程序,外包裝應有足夠訊息違者可罰4到20萬,但「如果它沒有寫在哪分裝,我也不知道」。

此說法遭陳亭妃痛批「發生問題才查驗!」指出衛福部僅相信業者標示,沒有稽查程序,廠商只要打上「原裝進口」字樣,就進入「無權責單位、無法可管、不用送檢」的三不管地帶,更可藉此大賺一筆,原裝進口的食品安全無法追究,要求相關單位應儘速釐清權責所屬,訂出完整追蹤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