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潮劇將登2021元宵戲曲晚會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民間都少不了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傳統民俗活動。此外,民間素有逢年過節唱大戲的傳統,因此央視多年來除了舉辦春節戲曲晚會,還會錄製一臺元宵戲曲晚會來慶賀佳節

2021元宵戲曲晚會將於2月26日(農曆正月十五)19:30在CCTV-11、21:35在CCTV-4K播出,這是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成立之後的第一個元宵戲曲晚會。而且,今年的元宵戲曲晚會將首次走出演播室,在實景演出場地中錄製。

與以往的元宵戲曲晚會相比,今年晚會還有什麼創新和亮點?實景錄製又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帶着這些問題,羊城晚報記者專訪了2021元宵戲曲晚會的總導演董藝和執行導演潘寧

曾小敏再登央視舞臺

在2021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有過精彩演出的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曾小敏,此次將再次登上央視舞臺,在2021元宵戲曲晚會與粵劇名家丁凡共同演繹粵劇經典愛情劇目寶蓮燈選段。潘寧表示:“古時候男女有別,女子平日很少出門‘拋頭露面’,但在元宵節這天,人人上街賞燈看花,爲男女發展自由戀愛提供了機會。這次我們請來兩位戲曲大家演繹符合古代上元節民俗的愛情故事,這與喜慶的節日氛圍也貼合。”

除了粵劇之外,在2021元宵戲曲晚會上亮相的還有潮劇觀燈》選段,講述的是一個以元宵節爲背景的浪漫愛情故事,來自廣東潮劇院的林燕雲和王美芳分飾陳三和五娘。此外,著名潮劇表演藝術家姚璇秋專門推薦學生參加此次元宵戲曲晚會,爲全國人民送祝福。董藝說:“過去,北方觀衆在語言上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欣賞粵劇、潮劇等廣東劇種,導致這些優秀劇種在北方地區的流傳度有限。但現在網絡發達、信息通暢,粵劇、潮劇等廣東劇種經過多渠道推廣傳播,如今受衆已越來越多。”董藝還評價,廣東劇種近年來展現出很強的探索精神,“不但經常有新戲,還走進電影大銀幕,影響力越來越大”。

採訪中,董藝還提到,戲曲應隨着時代進步而不斷髮展,跟上時代節奏和觀衆審美需求,但同時也要注意創新的尺度,“步子太大也可能丟失原有的觀衆”。

元宵盛景“一鏡到底”

2021元宵戲曲晚會的錄製地點在江蘇鹽城東臺董永七仙女文化園。潘寧表示,古時候的元宵節,男女老少走上街頭,處處張燈結綵,“今年我們選擇在實景場地錄元宵戲曲晚會,正符合元宵節的熱鬧氛圍”。潘寧介紹,董永七仙女文化園中的天仙緣實景演出場地剛剛建成不久,設施完備,其中七道常規威亞和兩道3D威亞在整個場地構成網狀的面,十分適合演出的各種要求。此外,園區裡的煙火設施能達到單個燃放35秒的高標準,且造型多樣,爲晚會的開場和結尾增色不少。

先進的設備使演員表演區域從舞臺擴展到更大的空間,而AR等先進科技手段的運用則爲晚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潘寧介紹,晚會開場主題秀《山河百景》將採用“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鏡頭先跟着園區入口處的舞龍舞獅等民俗表演一路前行,進入主會場前方的漢潮街。在這裡,100多位漢服愛好者將通過着裝和表演,還原古代的上元佳節場景。接着,鏡頭穿過熙攘的觀燈民衆和戲曲絕技絕活表演,到達主會場。最後,再用AR技術從圓月中引出由戲曲演員和舞蹈演員組成的宏大場面,配合戲曲、舞蹈、煙火、燈光秀等,展現“上元之夜,山河百景”的熱鬧畫面。

節目設計和內容編排上,2021元宵戲曲晚會涵蓋了京劇豫劇、越劇、黃梅戲等十多個南北劇種,形式豐富多樣;同時依託東臺當地的歷史人文和故事傳說,進行相關劇目的演出。“東臺有座尉遲塔,是唐朝大將尉遲恭建的,所以晚會將表演《三請敬德》和《麒麟閣》選段。”潘寧介紹,“東臺的‘董永傳說’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此在天仙緣景區引出黃梅戲《夫妻觀燈》《天地情緣》的表演,也十分順理成章。”

京劇《上元夫人》的演出既有對歷史的傳承,也體現了傳統與科技的融合,或將成爲晚會的高潮。潘寧介紹,1921年的元宵節,梅蘭芳先生在上海演出古裝歌舞戲《上元夫人》,但當時未能留下影像資料,只留下了舞譜圖譜。晚會導演組邀請專家進行填詞改編,並邀請梅派戲曲名家史依弘按照圖譜進行創造性演繹,使這部失傳已久的梅派劇目在舞臺上得以“復活”。屆時,節目還將通過AR虛擬形式展現中國藝術研究院館藏的梅蘭芳訪美京劇圖譜和《上元夫人》舞譜,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爲戲曲找到更好出口

晚會總導演董藝告訴記者,以往央視春節戲曲晚會和元宵戲曲晚會是一套班底,兩場晚會同時錄製,但今年的元宵戲曲晚會是單獨製作的,也從過去的央視戲曲頻道項目變成央視總檯的重點項目。她透露:“高標準自然得嚴要求,錄製前團隊做了大量的調研和踩點工作,去了西安、洛陽、蘇州等好幾個城市,最終經過綜合考慮,選擇在鹽城東臺錄製2021元宵戲曲晚會。”

演播室錄製可以不受自然環境的影響,相反,室外錄製的最大不確定因素便是天氣。“這次錄製元宵戲曲晚會,我們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天氣實在是太冷了!”潘寧說,晚會是在元旦過後錄製的,正好遇到寒潮,那幾天的蘇北地區格外冷。工作人員和演員都受到嚴寒挑戰,電暖器棉服成了必備的保暖利器,團隊還專門搭建了棚子供演員下場休息時避寒,同時園區也提供暖心的宵夜供大家驅寒充飢。“因爲要展現元宵夜盛景,所以我們的錄製工作都是在晚上。”潘寧向記者介紹,晚會錄製那幾天,每天從傍晚六點錄到凌晨一兩點,演員們白天還得排練、走臺,十分辛苦。

“一場戲曲晚會在錄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其實只是暫時的,戲曲的發展困境纔是最大的難題。”出身梨園世家的董藝在央視戲曲頻道擔任過主持人、記者、導演,自身的積累加上多年來交了不少行內好友,對戲曲行業感情頗深。“走進戲曲行業,看到戲曲從業者的生存現狀,看到那麼多人依然堅守並熱愛着這個行業,便覺得自己有責任讓更多年輕人瞭解和喜歡戲曲。”董藝說,她和她的團隊近年來一直關注戲曲的發展,希望能爲戲曲找到更好的出口和發展模式,讓這門中華民族傳統藝術得到弘揚和傳承。她表示:“這也是我們今年走出演播室、走向實景場地的原因之一,希望戲曲能被更多人看到並接受。”(記者 黃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