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160億建磷酸鋰鐵電池芯廠 臺塑新智能:目標產能5GWh

臺塑智能科技公司成立,左爲總經理劉慧啓,右爲董事長王瑞瑜。(圖/記者婕妤攝)

記者廖婕妤/臺北報導

臺塑四寶及臺塑生醫共同出資,成立臺塑新智能科技公司,資本額爲70億元,今日舉行成立記者會,董事長王瑞瑜表示,預計共將投資160億元,分兩階段彰濱工業區建置5GWh磷酸鋰鐵電池芯廠。

臺塑新智能科技公司董座王瑞瑜表示,新能源方面不是今天才有,這20幾年來,一直在耕耘新的里程碑,希望把企業資源整合,成立相同於石化產業,另個新能源上中下游整合的產業,礦源部分已開始找尋,電芯也是重點

王瑞瑜指出,未來在第一期將投資60億元,第二期投資100億元,全部加起來預算約160億元。除了上中下游垂直整合外,也希望成爲臺灣護國神山,發揚到全世界

臺塑新智能科技公司總經理劉慧啓表示,兩期規劃目標是2024年至2025年,彰濱工業區設置規模2.1GWh的磷酸鋰鐵電池就要全產全銷,電池芯跟電池模組一起做,在各類型電池芯套用到模組,現在掌握電芯跟模組配合,希望2025年啓動第二期,並將電池芯與模組產能分別提升至5GWh。

劉慧啓指出,產業鏈分兩塊,一塊是上游的礦源,另一塊到下游電池的回收,這中間包括電池應用端,節能減碳技術都會是關鍵,礦源已經在找尋合適標的,目前礦源主要有3大區,分別在中國澳洲南美洲,傾向是先從澳洲開始,因爲臺塑在澳洲有經驗跟資源,礦源主要會從澳洲開始。

除了臺塑之外,鴻海及臺泥也搶攻電池,劉慧啓說,像是臺泥主要是採用鋰三元,但鋰三元的問題點是,要顧及鎳況鈷況,這會是災難性問題,價格會越來越貴,影響的產業鏈太大;鋰鐵電池電控技術不是想做就做得到,但臺塑正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