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與在線

歷史將永遠銘記2020年。無論是抗擊疫情的偉大斗爭,還是永載史冊的脫貧攻堅重大勝利時代舞臺上“上演”了無數動人故事

這一年,舞臺藝術錨定時代座標,從現實生活深處提煉美感詩意,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記錄歷史。

據統計,今年國家藝術基金立項資助舞臺藝術創作項目334個,其中現實題材作品佔比62.2%,展現出書寫時代、關注生活、紮根人民的創作之心。最引人注目的當數扶貧題材作品。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是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這場脫貧攻堅戰中涌現出許多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人和事,爲當代文藝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也讓今年的舞臺藝術更有生活的質感,更具煙火氣。《縣委書記廖俊波》《閩寧鎮移民之歌》《河西村的故事》……歷時兩個多月的“全國脫貧攻堅題材優秀舞臺藝術劇目展演”,以67部作品展現各地的脫貧故事,最大程度釋放了真實的力量。

疫情的衝擊,讓演藝市場對原創優秀作品的渴望進一步凸顯。《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生產,不斷推出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文藝精品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色的原創IP,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高峰之作,成爲所有創作者的自覺追求。

這一年,舞臺不再侷限於有限場域,“在場”與“在線”並存。演藝工作者積極把握數字化機遇,舞臺邊界向生活空間與互聯網空間進一步延伸。

中關村舞劇節、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等各類藝術節走進大街小巷、鄉村田野,浸潤到日常生活中,真正服務於城市的文化產業發展。露天演出、實時參與、觀演互動,讓人們擁有更多“入戲”方式。文化資源進一步融入旅遊場景之中,新創旅遊演藝項目中最火的“沉浸式體驗”,進一步打破了生活與藝術的邊界。以藝術爲媒,文旅融合方式不斷創新,用文化底蘊培厚受衆層。

11月,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夯實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基礎、培育數字文化產業新興業態。線上演藝不僅是製作方式、交互體驗與運營模式的全面升級,還逐漸成爲內容質量的“試金石”,頭部作品、頭部院團品牌價值進一步凸顯,展現出更強勁的市場號召力和影響力。北京人藝68週年院慶直播觀看量超500萬,網上互動與演出現場,共同重塑觀劇方式與觀劇空間。

這一年,舞臺科技飛速發展,不僅改變了舞臺的外部形態,也改變着行業的內部生態,引發更多思考。我們在每一個歷史階段的舞臺藝術中,都能見到當時先進的技術被運用於藝術創作和表現。當今舞臺上,新技術、新材料、新媒介的應用,使舞臺藝術這一藝術表現形式煥發嶄新的生命力。大數據、人工智能、AR/VR等技術的引領和驅動,爲觀衆製造出多維度感官體驗,也在呈現、傳播、互動等領域提供了多元發展的可能。千年的舞臺移步換形,一直在變化,從鏡框式舞臺到沉浸式空間,從立體到多元,從“跨界”到“無界”。

2020,在時代舞臺上,文藝創作成爲照亮人們精神心靈的那束火光。

(作者爲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