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

5月15日,“祝融號”火星體驗館在湖南衡陽南嶽區開館,體驗館展出了中國首輛火星車“祝融號”模型,通過“祝融號”發展歷程科普、沉浸式火星場景體驗、宇航服穿戴體驗等形式,向遊客普及“祝融號”相關知識。圖爲“祝融號”火星體驗館外的紅色“火星球”吸引遊客拍照打卡。  羅茂盟攝(人民圖片)

5月18日,湖南衡陽南嶽完小的同學們在“祝融號”火星體驗館,參觀體驗太空服的穿戴。  曹正平攝(人民圖片)

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着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着陸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着陸火星取得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致賀電。

5月19日,國家航天局發佈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着陸過程兩器分離和着陸後火星車拍攝的影像。圖像中,着陸平臺駛離坡道以及祝融號火星車太陽翼、天線等機構展開正常到位。

天問一號探測器着陸火星,邁出了中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繫到行星際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展。天問一號登陸火星之時,互聯網上一片沸騰,寫滿對中國航天人的致敬,洋溢着中華兒女的自豪。網友牛哥”留言感嘆道:“悠悠歲月,天問一號,登陸火星,國之驕傲。”

“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5月15日,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着陸在火星表面。對於這一激動人心的過程,各媒體高度關注,紛紛在第一時間推出報道。

微信公衆號“中國航天報”,用視頻和文字的形式,進行了這樣描述:凌晨1時許,天問一號探測器在停泊軌道實施降軌,機動至火星進入軌道。4時許,着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歷經約3小時飛行後,進入火星大氣,經過約9分鐘的減速、懸停避障和緩衝,成功軟着陸於預選着陸區。兩器分離約30分鐘後,環繞器進行升軌,返回停泊軌道,爲着陸巡視器提供中繼通信。後續,“祝融號”火星車將依次開展對着陸點全局成像、自檢、駛離着陸平臺並開展巡視探測。

微信公衆號“人民網”發佈題爲“火星你好,中國來了!”的報道,並配以模擬動畫;微信公衆號“新華社”發佈題爲“剛剛,成功着陸”的海報;微信公衆號“央視新聞”發佈題爲“落火成功!”的新聞,並配以一張地球到火星的飛船票樣海報……成功着陸的消息,立刻霸屏微博熱搜榜,從天問一號登陸火星到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再到動畫模擬天問一號着陸過程,網友們關心着天問一號着陸火星的方方面面。

“火星你好,中國來了!”“爲祖國航天人點贊”……網友們的留言中,體現出抑制不住的喜悅心情。網友“傑克”留言說:“祝願中國航天事業越來越強大,祝願祖國越來越強盛!”網友“不忘初心”留言說:“中國成爲第二個成功着陸火星的國家,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我們爲此驕傲!”

“天問一號本領強”

着陸火星面臨巨大風險考驗,多家媒體從各個方面對天問一號的本領進行了揭秘。網友們紛紛感嘆:“天問一號本領強!”

在茫茫太空中,如何不迷路?

央視新聞客戶端的報道介紹說,這要歸功於兩臺全新研製設備,它們會在不同階段幫助天問一號確定位置與速度。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究員鄭循江介紹說,“一臺是光學導航敏感器,一臺是紅外導航敏感器。光學導航敏感器是用於巡航段,是遠距離對火星成像。紅外導航敏感器用於環繞段,也就是天問一號成爲火星衛星的時候,用它來進行測量(天問一號)探測器的軌道位置和速度。”

面對艱鉅的挑戰,天問一號是如何漂亮利索地完成整個過程的?

人民日報》的報道揭示了驚心動魄的9分鐘。文章說,天問一號的降落過程大致分爲氣動減速段、降落傘減速段和動力減速段。9分鐘內,着陸巡視器要完成10多個動作,每個動作都要一氣呵成,而且只有一次機會,可以說是環環相扣、步步驚心。

超音速降落傘是減速技術中難度最大的一個環節,天問一號在使用降落傘時要保證在超音速、低密度、低動壓下打開,這個過程存在開傘困難、開傘不穩定等問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火星探測器總體主任設計師王闖介紹說,“火星大氣非常稀薄,要求探測器的氣動外形具備高效的減速性能,同時需要更輕量化的防熱材料。”

天問一號在向火星靠近的飛行軌道里要經歷多次溫度循環變化,其中,最高溫達100℃,最低溫可達零下120℃,這樣一個溫差超過200℃的環境對天問一號內部設備正常工作的影響極大。天問一號能夠翻越“萬水千山”成功着陸火星,有件“法寶”不得不提,就是身上那件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歷時兩年精心研製而成的銀色“衝鋒衣”。

在《光明日報》的報道中,研製人員介紹說,這款“衝鋒衣”學名爲“低吸收―低發射熱控塗層”,是一種塗飾在航天器外表面的熱控制材料,擁有對太陽光譜輻照的反射能力以及自身的紅外輻射特性,能夠有效減少空間環境對航天器內部造成的溫度影響。

“他們纔是最亮的星”

天問一號探測器着陸火星取得成功後,網友們紛紛致敬參與其中的航天工作者。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航天人上一秒還沉浸在緊張氣氛中,着陸成功那一刻,瞬間爆發出熱烈掌聲!在人民日報客戶端發佈的視頻中,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難掩激動,忍不住落淚。這個10秒鐘的視頻,令不少人跟着一起熱淚盈眶。

在新華社客戶端發佈的文章中,張榮橋說:“爲了今天的最後結果,十年前進行籌劃,千軍萬馬爲之奮鬥了六年,我們在發射場堅守了110天,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堅持了202天,取得了首戰告捷,也就是環繞火星,之後到今天又堅持了93天,目的是什麼呢?就是爲了今天最終的勝利!”

網友“CLLN”留言說:“輝煌的背後,是航天人嘔心瀝血的結晶。”網友“NELSON”在留言中表達了對航天人的敬意,說:“他們纔是最亮的星!”

在天問一號探測器着陸火星的分分秒秒中,29歲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程師鮑碩,平靜而穩定地發出一條條指令,絲毫未被周圍的緊張氣氛所幹擾。

“又美又颯”“心態好穩”……網友們滿懷欽慕地評論着這位女性“鋼鐵俠”。她沉着的表現通過鏡頭傳遞到千千萬萬人眼前,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青春勃發的力量。

事實上,從嫦娥五號發射現場24歲的指揮員周承鈺,到天問一號“落火”時刻29歲的女調度鮑碩,浩瀚宇宙中許許多多印刻着中國名字的航天器背後,是衆多年輕的航天人奮力接續奔跑的身影。網友“酷酷”認爲,中國航天精神將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中國軍網刊發的報道指出,在創新之旅上,火星只是又一個起點。無論是發展航天尖端技術,還是進行全新探索,乃至滿足人類對浩瀚宇宙的好奇心,中國航天人將繼續向更遙遠的星際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