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最直接的林懷民! 《煙》忘了13年終於回到臺灣

▲《煙》的原型發想來自於普魯斯特的經典文學作品《追憶似水年華》。(圖/雲門舞集提供/劉振祥攝)

記者顏賽芬/採訪報導

雲門舞集2002年舞作《煙》睽違13年再度登上臺灣舞臺創辦人林懷民聶魯達的詩,「愛情如此短暫,回憶卻如此漫長」爲作品導讀。他形容這是支「收在抽屜裡的舞作」,當年首演完之後便塵封、忘了,反而受到瑞士蘇黎世芭蕾舞團的授權邀請,在歐洲把舞跳紅了。今年,《煙》終於再次回到雲門舞者身上

《煙》的原型發想來自於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舞作打破線性敘事,留下角色之間的情緒張力。雲門舞集助理藝術總監、也是2002年首演時擔任「敘事者黑衣女」角色的李靜君說,「這個舞林老師的表達是非常直接、非常自由的。在裡面可以看到夫妻之間的對抗,戀父情結女兒一看見爸爸就躁鬱症發作。」

2004年李靜君赴瑞士,到蘇黎士舞團指導排練,誇獎蘇黎世的芭蕾舞者身體節奏很好,拍子精密度非常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也自信地說,「只有雲門的舞者可以把《煙》的美麗與哀愁詮釋到最好。」她認爲雲門的優勢在於「東西方技術並蓄」,長期的打坐和武術訓練讓這些表面上看似現代舞舞蹈,有了不同的底蘊,「外揚、內收的轉換上很成熟。」

整體結構上,2015年的《煙》與2002年的首演版本並沒有翻轉性的調整,尤其舞臺燈光幾乎維持張贊桃當初的設計;而細節調整則是場場不同,李靜君笑說,「那棵寂寞的老樹,每一場的姿態都不一樣。」舞者黃律開則說,比起其他舞作,「《煙》情緒更重了。」

《煙》將在今年10月16-18日、23-25日登上臺北國家戲劇院,11月13-14日則在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其中10月24日下午場演出結束後,林懷民將與觀衆進行問答。

▼李靜君說,林懷民把俄國當代作曲家阿福瑞德‧許尼克詮釋得飽滿細緻。(圖/雲門舞集提供/劉振祥攝)

▲舞者高速扭動,帶着喜悅激動把脫下來的衣服向上拋,燈光漸暗,身體像火。(圖/記者顏賽芬攝)

全身赤裸的舞者躺在水坑裡,羣舞時候安靜的躺着,當所有人靜止下來的時候才她沾着水緩緩起身,一道光打在她身上,像全身發光的天使,裸得很神聖。(圖/記者顏賽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