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龍舟57年 國寶級手護三腳渡

造船阿正師國寶級木造龍舟師傅,北臺灣龍舟競賽的龍舟,幾乎全出自他之手。(北市三腳渡龍舟文化發展協會提供)

士林區三腳渡是臺北市最後一座碼頭,如今隨着水運停擺逐漸被遺忘。爲讓民衆重新認識三腳渡,士林區公民會館與臺北市三腳渡龍舟文化發展協會,今日將在三腳渡共同舉辦龍舟體驗系列活動,並請到北臺灣僅存的手工造船人阿正師,帶領學子親身體驗實體大龍舟繪製

阿正師說,三腳渡指士林社子的「葫蘆堵」、「劍潭」和「大龍峒」,因爲三方都有渡船頭,居民在三地之間渡船往返頻繁,因此稱爲三腳渡。在1960年代以前,當時,社子島基隆河淡水河番仔溝所圍繞,是名符其實的「島」,這是基隆河上唯一的三角渡船頭,過去是居民維持生計的重要場所

不過,實施淡水河防洪治本計劃及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後,將基隆河兩岸的劍潭和後港墘連成一片陸地,不再需要渡船,現在僅剩劍潭的渡口

今年75歲的阿正師,自18歲起便跟着父親在三腳渡討生活,學習舢舨船、漁船、龍舟的造船技術,鎮日埋首於船隻製造。退休不用煩惱生計後,依然鍾愛杉木檜木打造手工龍舟,延續上一代的龍舟工藝。他至今已造了150多艘龍舟,也成立三腳渡龍舟文化發展協會,帶領民衆參與划龍舟、大龍舟繪製,默默守護着三腳渡。

士林會館館長羅莉玲表示,活動邀請臺北百年私校泰北高中,做開幕式儀隊舞龍舞獅表演,還有淡江高中畫下三腳渡周邊景色風情,最後也會以參與式預算精神,與學子分享參與心得提出創意方案,歡迎民衆搶在端午前,先體驗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