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日“飛入尋常百姓家” 家庭機器人還需加快發展“大腦”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口4月1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 記者 張均斌)首次設立了人工智能專區和低空經濟展區是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以下簡稱“消博會”)的一大亮點。在現場,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擎朗”)市場部總監陳芊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很多機器人“小腦”很發達,在運動控制方面做得很好,擅長做各式各樣的動作,比如跳舞、武術、打太極、翻跟頭……然而,這遠遠不夠。
陳芊談到,人們對機器人的期望更多是實現智能,這就需要進一步發展機器人的“大腦”,這背後則需要龐大的數據作爲支撐,尤其是機器人在真實場景工作的數據。然而,缺乏數據是人形機器人行業面臨的一個“通病”。
在本屆消博會上,擎朗展示了旗下應用級機器人矩陣。陳芊說,人們最初瞭解到這一品牌是從餐飲場景開始的,其實早已“破圈”,擎朗的機器人應用場景覆蓋工廠、機場、寫字樓、公寓、酒店、醫院等。
“當前,擎朗機器人走的是‘崗位化’路線。”陳芊介紹,讓機器人組團去“打工”,在各個場景工作,比如掃地、做飯等,無數個崗位機器人“打工”的數據組合起來,並打通,纔有可能讓機器人的智能實現躍升,這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出來。
“你不想做什麼,機器人幫你做。”陳芊也關注到,機器人正在替代人類做一部分工作。她更希望,機器人替代的是,人類不願意去花時間做的一些繁重瑣碎、沒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傳菜、擦桌子、掃地,“我們機器人出來就是爲了幹活的”,從而將人類解放出來,人類可以做更多有創造性的事情。她也談到,相較而言,海外人力成本更高,年輕人也不願意從事一些重複性的工作,在這樣的場景下,機器人將變得更實用。
“什麼時候人形機器人可以開始洗衣做飯帶孩子,但實際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陳芊表示,要進一步推動機器人“大腦”發展,讓其儘快“飛入尋常百姓家”。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