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風口”後天奇股份Q1微盈 海外智能裝備訂單激增 但鋰電池業務仍虧損

財聯社4月26日訊(記者 武超)成爲“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09880.HK)合作伙伴後,天奇股份(002009.SZ)站上風口,年內區間漲幅一度達144%(從2月7日的7.45元/股至3月18日的18.20元/股)。但相比二級市場的關注和火熱,受鋰電池循環業務虧損拖累,公司業績顯得不溫不火,去年營收、淨利雙降,今年一季度也只是微薄盈利。

根據公司25日晚間發佈的公告,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16億元,同比減少16.8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4.15億元,且上年同期歸屬淨利潤爲1.98億元,出現由盈轉虧的情形。

其中,鋰電池循環業務2023年實現銷售收入10.3億元,同比下降39.25%,毛利率爲-9.90%。

有分析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天奇股份的鋰電池業務面臨一定困境,主要是受到行業環境變化和市場競爭加劇的雙重影響。一方面,鋰電池行業增速放緩,下游企業去庫存速度低於預期,導致市場需求減弱;另一方面,進入者逐漸增多,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同時,主要金屬價格的持續下行,使得鋰電池循環業務的盈利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上海有色網數據顯示,公司業務涉及的主要金屬價格持續下行,至2023年末,碳酸鋰價格自51萬元/噸下降至9.7萬元/噸,全年降幅達426%;硫酸鈷價格自4.75萬元/噸下降至3.175萬元/噸,全年降幅達50%;硫酸鎳價格自3.8萬元/噸下降至2.64萬元/噸,全年降幅達44%。

受此影響,2023年,公司鋰電池循環業務主要產品銷售量、銷售價格均大幅下降,進而導致該板塊收入大幅下降直至虧損。

但該人士對行業未來持樂觀態度,“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擴大,以及電池技術的持續進步,鋰電池回收和再利用的市場需求有望逐漸恢復。天奇股份在這個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市場佈局仍然具有潛在價值。”

作爲天奇股份的另一大主業,智能裝備業務表現亮眼。受益於全球電動化趨勢推動,國內外新能源車企持續快速擴產,2023年,公司的智能裝備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6.36億元,同比上升6.64%,毛利率達14.74%。去年,公司這一業務新簽訂單合計達到21.57億元,同比增長39%,顯示出國內外汽車智能裝備需求持續旺盛。

分區域來看,2023 年,天奇股份的汽車智能裝備業務新籤國內項目訂單約15億元,佔比75%;新籤海外項目訂單5.14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056.45%,海外訂單佔比25%,斬獲福特、寶馬、沃爾沃、Vinfast等多個歐美市場重大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天奇股份斥資拓展工業人形機器人業務,與優必選聯合成立無錫優奇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計劃打造適用於汽車領域工業場景的人形機器人整機,未來逐步拓展至其他智能製造領域。

此外,天奇股份發佈2024年一季度報告稱,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5億元,同比減少13.24%;歸屬淨利潤234.82萬元,上年同期淨虧損2.99億元,扭虧爲盈,主要系智能裝備訂單大規模投產帶動營收及利潤同比提升。

其中,公司智能裝備板塊2023年四季度承接的部分重大合同進入大規模投產、集中進場實施階段,產能飽和,帶動一季度該板塊營收、淨利潤同比大幅提升。目前,智能裝備板塊在手訂單 12.63 億元,2024 年一季度新籤汽車智能裝備項目 3.12億元,其中海外項目佔比達 49%。公司稱,高毛利的海外項目及國內改造增補項目陸續放量帶動毛利率水平同比大幅提升。

而公司鋰電池循環業務2024年一季度實現營收 1.08億元,佔營收 16.58%,同比下降 59.18%,毛利率爲-0.87%,虧損幅度有所收窄,但仍未實現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