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華/韓流來襲如何抵擋

電視製作柴智屏認爲經典不應封存,斥資重拍《流星花園》。(圖/翻攝自網路

文/張家華

你還記得「流星花園」嗎?這部校園青春愛情劇颳起了臺灣收視偶像劇旋風,形成廣泛迴響,並帶動臺灣製播偶像劇的風氣,自此觀衆有了新的收視內容型態。而隨後的「MVP情人海豚戀人、我的秘密花園」等,也延續偶像劇的收視熱潮,甚至「西街少年」的片尾曲「我難過」也在近幾年被喻爲神曲廣爲傳唱。

但是臺灣觀衆現在還流行看臺灣偶像劇嗎?可能不是。默默地臺灣偶像劇被國外戲劇打敗了,從以前哈日、哈美,到現在哈韓,臺灣近幾年吹韓風,吹到臺灣失去了自我,時下民衆韓劇、瘋韓星、學韓國妝容穿搭,只要在任何東西前冠上「這是韓國現在最流行的…」,臺灣人就趨之若鶩,這是爲什麼?我想是韓國影視產業長期帶來的涵化結果,因大量接觸韓劇、韓星,而開始嚮往成爲他們的樣子

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某些臺灣人崇洋媚外的心態有點嚴重,認爲國外的月亮總是比較圓,造就現在韓風肆虐的景況,推崇任何國外文化本來就沒有對錯,每個人有自己的喜好與選擇,韓流確實有它威風之處,但最糟糕的情況是自己看不起臺灣文化與影視產業,總認爲臺灣影視內容不具吸引力目光永遠停留在國外的影視內容。

黃河莫允雯出席《植劇場》夢裡的一千道牆首映(圖/記者張一中攝)

另一方面,臺灣若如法炮製了國外節目,不難見到被批評「這就抄襲阿沒有創意」,並很直接地影響到收視率,舉例來說韓綜「Running Man」受到大家喜愛,因此中國也向韓國購買節目版權,聯合制成中國版「奔跑吧兄弟」,在中國創造出相當高的收視率,也因此紅到臺灣來,可是臺灣人有因爲是模仿的節目而抵制拒看嗎?我想應該沒有。是什麼原因造成如此現象?國內的月亮永遠無法比較圓嗎?

我想臺灣影視產業還是很努力在製做優質的內容,例如近幾年的「麻醉風暴」,揮別以往以愛情爲主軸醫療劇,播出後深獲好評,又如「一把青」,以國共戰爭背景時代劇,在動盪不安的社會下描繪出女性的堅強,佳評如潮,兩者亦獲得金鐘獎肯定,又如最近討論度很高的「植劇場系列」,創新的題材更讓大家改變對臺劇印象

想說的是模仿的內容並非完全不好,如何從中走出自己的特色纔是最重要的,當然原創的內容更具有價值,如果又能受到觀衆喜愛就更棒了,因此臺灣如何發揮才能,並塑造自己的特色,創造出更令人感動、讚許的內容,讓臺灣人以本國影視產業爲傲,形成人人追臺劇、看臺綜、賞國片,國外吹「颱風」的情景,我想除了需要靠臺灣人才和影視產業的努力之外,也需要臺灣人暫時關掉韓風,重新欣賞自己的美,給自己一個肯定的機會,或許臺灣影視產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但相信總有一天我們也能創造颱風。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張家華,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生,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