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大甲媽考驗蔡政府

大甲媽遶境活動每年都受到彰化信衆熱情參與與歡迎。(謝瓊雲攝)

大甲媽祖遶境是否考量疫情停辦,成爲防疫聲浪下的最新話題,各方對此爭議不休。但面對疫情發展,本來就要在感性理性取捨間掙扎,很難找到兩全其美、各方滿意的解套方案。

疫病流行之際,羣衆聚集活動都必然具有感染傳播風險,但當疫情能夠獲得控制時,逐漸恢復社會正常活動,此更須賴主事者拿出勇氣承擔責任。

假若因神明遶境將產生羣衆聚集,所以就應停辦,回過頭來看日前臺灣各地所舉辦燈會活動,亦曾引起羣衆聚集,但就是沒有見到任何地方首長或是中央贊助部會出面叫停。如此雙重標準之下,自然就無法讓期待神明遶境的信徒心服口服,所以才無法接受主管機關所提呼籲,形成「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僵局

同樣地,若要防疫主管機關去推估未來疫情發展態勢,或是某項活動感染疫病風險多高,其實也是強人所難。疫情發展其實是受到自然、社會與醫療3個面向客觀條件影響,這些條件都是動態發展並充滿各種變數,不是人爲能夠管控,幾乎沒有辦法精準推估。

就自然條件來說,溫度溼度降水空氣粉塵膠質微粒濃度都與病毒傳播有關,若再考量透過動物與害蟲病媒傳播之疫病,顯然就必須加上適合此等病媒生存與活動的自然環境,而此等條件都是不斷隨着節氣變化。

而社會條件自然就要論及社會與經濟活動架構,是否會產生大量羣衆聚集或經常性交通人潮或人口流動基礎設施衛生習慣與環境清潔亦是重要因素,但這些條件經常交錯改變,對於疫病傳播都有決定性的影響。南韓疫情升高就是源於教會羣聚感染,這是典型的社會文化因素。

最後就是直接面對疫病防治之醫療條件,不論真正投入醫療之人力、設施與資材,或者是間接支持醫療與疫病防治作業之各項交通管制廢棄物處理與病患遺體火化掩埋作業,其實能量高低都是會動態變化。隨着資源消耗與人力投入,假若沒有妥善補充與支援,醫療作業水準必然無法維持穩定。

所以面對疫病防治,本來就要在很多不可預期的變數中,找尋到最合理的選項,其中必然要承擔許多難以避免的風險。當然面對疫病初期發展階段,以從嚴態度採取諸多斷然措施,確實對疫情的防範比較有利。

現在疫情指揮中心決定的許多斷航與入境管制,民衆都能夠理解與支持;大甲媽祖遶境的風險的確相對高,不過碰到這樣的民俗活動,指揮中心大概也難以違逆民意強制管制,只能道德勸說,並希望主辦單位能夠自行做好防護措施。

凡事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媽祖遶境如果不幸出現防疫漏洞,主事者屆時能否承擔決策失誤的風險,將嚴肅考驗政府能耐

(作者爲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