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啓蒙:助學金應當給真需要的學生

中國青年報12月30日報道 當學弟向我諮詢申請助學金需要哪些條件時,面對本是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設立的助學金有時候卻不能爲貧困生所有的現實,我不知該如何回答。

高校裡由社會捐助和國家資助組成的助學金種類超過十幾種,助學金數額高低不等,多的每年有幾千元。助學金的申請流程看起來周密嚴謹:學生憑着錄取通知書,將貧困生受助申請表格填好信息交由村委會、鄉(鎮)政府(或街道辦事處)、當地教育局(或民政局蓋章確認,學生再將表格上交學院學校的審覈小組,由他們審覈並確定領取助學金的人選

我的一位朋友小陳在學院裡協助老師負責助學金申請工作,他透露,從填寫信息、蓋章確認到學院、學校的審覈,都只是形式。“院校最主要的參考依據是申請表,不過這些材料其實不太可信。”對於多數學生填寫的家庭經濟情況,給申請表蓋章的地方政府部門並不會細看,甚至在一些空表上先蓋好了章,回頭再由學生填補家庭情況。如此一來,最終遞交給學校的家庭信息,其實是申請人的“自我認證”。

小陳班上同學林某就是個例子。從她那蓋了章的申請表上看:家庭年收入2000多元,父母都是農民,並因姐弟上學導致負債累累。但小陳認識的林某,使用的智能手機不低於3000元,經常逛街回來都是大包小包,一有熱門電影便趕到電影院,和同學請客吃飯更是平常事……直到詢問了林某的同鄉後,小陳這才得知,林某的父母其實早年在外經商,月均收入遠高於5000元,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負債累累”。

一些班級申請貧困生助學金的學生甚至超過半數。翻看這些申請表,所訴原因無外乎幾種:家庭年收入不高於2500元,颱風暴雨風沙災害必不可少,兄弟姐妹同時在求學等等。其中到底有多少人是真正的貧困生?小陳告訴我,除了單親家庭殘疾等這些“不好意思”編造的信息外,其他都必須進一步覈實。“申請不上就算,能申請得上就賺了。”小陳說,這種抱着試試看的態度去騙取助學金的同學佔了較大比例

如何確保助學金髮放給真正需要資助的貧困生不是件容易事。敷衍了事的班委、年級學生幹部只從學生上交的申請表上判斷,負責任的學生幹部還會對申請人的生活習慣進行觀察,或是通過詢問熟悉申請人的同學來把關。但即使班委、學生幹部盡力把關,也未必能杜絕非貧困生謀得助學金的現象

筆者關係較好的小李,父親公務員,家庭經濟狀況也不錯,但令我們納悶的是,每年他都領了幾千元的貧困生助學金。“關鍵輔導員。”已經畢業的小李告訴筆者,剛進大一(大專)的他擔任學生幹部,幫助輔導員做了不少事,和輔導員的關係“很鐵”。身爲助學金最重要審覈員的輔導員,每當該申請助學金的時候,就通知他填寫申請表,之後就等着領助學金,“我如果不要,也是白白送給其他人。”

地方政府部門不仔細調查就給學生的助學金申請表蓋章,尚可以有理由說是簡化程序方便學生,但高校校方審覈助學金時主要看和輔導員的關係親疏,就有違公平公正了。助學金既體現了國家對貧困生的關懷,也體現了國家對教育的重視,高校裡負責發放助學金的人員,更應當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將助學金提供給真正需要它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