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廷/掌握和平主軸 重整國防信心

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2日公佈2023年世界各國軍事支出,全球總額較前一年增加6.8%,反映國際安全秩序惡化。圖爲德國土兵在奧古斯特多夫市陸軍基地訓練的檔案照。美聯社

張延廷

「賴政府大課題」系列

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日前公佈《全球各國軍事支出報告》顯示,各國軍事支出總額創下二點四兆美元(約新臺幣七十九兆元)的空前新高,是二○○九年以來最大增幅。其中,我國的軍事支出較前一年增加百分之十一,達一六六億美元(約新臺幣五四五○億元),在全球排名廿一。至於中國大陸則連續廿九年增加軍費,二○二三年總額爲二九六○億美元(約新臺幣九點七兆元),增幅達百分之六,其軍費佔整個亞洲與大洋洲的近半數總額。

從蔡英文政府上臺迄今,爲達「抗中保臺」的目標,國防部年年編列鉅額預算向美國軍事採購,甚至傳出賴清德政府還打算一次性編列後續七艘潛艦天價預算,其效應不僅排擠其他民生預算,更有甚者,將開徵「戰爭稅」來搭配美國對臺的「予取予求」,這種脫離民衆生計的盤算着實讓人憂心。要知道,數十年來兩岸是以「政治作戰」爲主軸,強調的是制度優劣的比較,並非如美蘇「冷戰」式的軍事對抗,若一味軍備競賽,最後將拖垮臺灣財政。

而中共機艦愈來愈逼近臺灣領海領空,已達壓縮我空防與領海的戰略目的。但就其戰略意圖分析,顯然主要是針對美日同盟建構的新型反介入、反飛彈能力前沿,尤其日本近年在鄰近臺灣的西南各座離島,積極部署長程雷達和反艦飛彈等新式軍備,還要打造能反軌道衛星的全新神盾艦,企圖將防堵中共的戰略前沿向大陸推近百餘浬,其針對性不言可喻;要說共機「專門對付臺灣」,在純軍事學術立場觀察,仍顯牽強。

事實上,中共「殲擊」系列戰鬥機現在裝備的機載雷達,性能已超越俄製原版產品,其具備X與L雙波段強功率的相位陣列雷達探測距離遠達二百公里以外。其自制之「霹靂-12」空對空飛彈有效射程達一五○公里,如果真想對付國軍戰鬥機,在福建沿海上空就能鎖定目標,又何須飛抵距臺卅浬附近?就能力分析,由於美日同盟已着手部署新型Link-22資料鏈路,中共爲突破「進行中」之圍繞島鏈的環形海空圍堵和電磁封鎖,派出機、艦經常出航巡弋、偵測電子情報蒐集,乃屬正常且必然之軍事作爲。

觀察今年美菲「雷霆對抗」、「肩並肩演習」到阿拉斯加的「紅旗」系列演習,已經納入第五代戰機的匿蹤突防與多重資料鏈路的反干擾與部署測試,美國這些戰術上的舉措,其目的就在等待和日本西南離島地區的新電戰設施串連,中共乘機蒐集參數,以便突破戰略層級的軍事作爲。

對於臺灣周邊各國的軍事活動頻率、強度升溫,我們不能掉以輕心,特別在對岸民族主義高漲、市場漸趨回覆之際,上上之策就特別在於掌握兩岸重新交流互動的「和平」主軸,放下意識形態成見、化被動爲主動,以民主政治穩定臺海互動情勢,同時以寬闊胸懷看待對岸釋出政策與世界局勢,立場堅定理性、態度從容務實交流,全面強化心防,方能發揮比「軍購」更難以令對岸估量的國防力量。

尤有進者,必須積極招募優秀人才,提高部隊兵員、嚴肅軍紀、提振部隊士氣,貫徹依法行政,積極改革軍事教育,破除形式主義的老態作風,挽回民衆對國軍的信任,爭取社會大衆支持等,都是當務之急。(作者爲前空軍中將副司令、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