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韶/客觀面對歷史,豈是臺獨或皇民化?

▲失去政權國民黨被追討黨產黨工前往黨產會抗議。(圖/記者李毓康攝)

文/張宇韶

如果說,共產黨歷經長征與解放戰爭的鬥爭,所以政治立場路線上視國民黨是反動派與剝削者,工農羣者一定同意這樣的定位,因爲國民黨是階級敵人;換個說法,民進黨也歷經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以及兩次政黨輪替,在政治路線上也視國民黨爲既得利益者,雖然這種形容有些簡化,但多數人應該也不會否認,因爲國民黨是保守權威的象徵。

然而,是否因爲共產黨與民進黨在立場路線上都反國民黨,所以就是革命同志與同路人?大家絕對異口同聲並斷然否認。

感性者,或兩黨當事人會疾言厲色澄清說,紅綠豈能共存,道不同怎能硬扯一起呢?好事的國學者會以莊子秋水篇作爲結語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與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理性者會嘗試邏輯上或方法論中區別其時空性質目的,過程,對象,主體、後果的「差異性」,並解釋這是哲學中的「二律背反」現象,或是研究方法上的「不可共量」的客觀效應。

諷刺的是,同樣的命題邏輯,換成民國政府所領導的對日抗戰,以及日清甲午戰爭割臺後簡大獅、西來庵與霧社事件...等反日民變比較時,就都成爲與中國正統中心/國民黨正統性/民族解放聖戰/衛國戰爭官方論述的內容?兩者之間的時空,性質,目的,過程,對象,主題,後果的「差異性」全然混爲一談。

嚴重的是,如果嘗試釐清或詮釋這種差異,握有權力者皆視爲對其官定意識形態與文化霸權的挑戰,並用二元對立的方式將其定爲政治異議份子或各種形式的臺獨,不是進行政治清算就是暴力恫嚇

▲國民黨曾是保守權威的象徵。

威權政體擅長讓歷史爲政治與政權服務。深藍統派與北京的歷史觀向來如此,迄今無法接受1895-1945年臺灣與中國-中華民國在政治上脫鉤與斷裂的事實,爲了維繫政治上的中國意識,必須對歷史刻意進行剪裁與嫁接,最後得以在開羅會議與二戰結束後進行人爲銜接。

這也是傳統歷史避談中華民國建立後曾在臺北設立總領事館的史實(舊址已拆除,在今大稻埕一帶),更隱去1935年陳儀曾以福建省主席的名義赴臺訪問,日本都府以「國外貴賓」的規格接待紀實國府大員府訪臺除了宣慰「僑胞」外,也因臺灣經濟現代化快速發展所吸引,陳儀的涉臺經驗自然構成日後蔣介石任命其接收臺灣的重要原因。

但此一歷史何以刻意被抹去?因爲這意味臺灣與中國處在歷史斷裂狀態,更與前述的官方論述與歷史架構衝突,另一方面也意味「脫中入日」後臺灣比中國更先進。重要的是,陳儀的歷史定位因爲二二八事件與投共爭議成爲禁忌。

由於邏輯與認知的混淆,纔會出現統派那種自以爲是的正統史觀,因爲心虛,所以只能用「皇民化」或「臺獨」的說詞掩蓋對歷史的政治動機與錯亂...威權時期王升莫名炮製個「三合一敵人」,而在民主社會下,則來了個臺獨史觀與媚日史觀,本質上是一種歷史與知識的貧困。

語重心長地說,以皇民化作爲批判藉口的媒體人,在面對以岡村寧次爲首,所組成日本在臺軍事團(又稱白團)這一段歷史時,又該如何自圓其說?先提醒一下,這個日臺軍事合作關係,始作俑者就是蔣介石....。

相關文章

張宇韶/民粹與薄弱的國際史觀-教育崩塌,怪誰?

張宇韶/郭臺銘現象的政治囈語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張宇韶,政大東亞所碩博士,曾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行政院陸委會簡任秘書,現任: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致理科大及東吳大學助理教授,媒體專欄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