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對談《晶片戰爭》作者 犀利問答一次看

半導體供應將朝兩極化發展,張忠謀與米勒對談重點一次看。(圖/本報資料照)

美國對中國實行晶片禁令、臺海危機等地緣政治角力持續,半導體供應鏈可能朝兩極化發展。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今天在一場近1小時對談中,針對臺灣關鍵優勢、晶片製造轉移成本以及國際局勢變化將如何影響半導體產業進行交流與討論。

對談重點摘要整理如下:

●美國對中國實施晶片禁令 半導體供應鏈兩極化發展

張忠謀:在臺灣海峽以及美中兩國不會爆發戰爭的前提下,半導體供應鏈未來5年、10年會有什麼變化?

米勒:很明顯,供應鏈會有兩極分化現象,分爲中國以及其他國家,因爲美國、日本現在出口管制,包含限制機臺銷售方面。

另外,美國、歐洲、印度、日本等國政府加大投資半導體企業發展,晶片投資規模會越來越大。但是,我也認爲記憶體晶片集中在韓國生產、邏輯晶片主要在臺灣、機臺生產集中在特定國家,這種集中化程度會慢慢降低。

張忠謀:我同意供應鏈會兩極化,美國推出一些政策,讓中國在發展腳步上緩下來,對此我沒意見,我也支持這樣子的方向。我認爲,中國晶片製造起碼落後臺灣5、6年,我看過他們最先進的晶片,他們製造這些晶片會遇到困難,那些晶片是臺積電在5、6年前可以輕易製造的。

但是另一方面,美國的「友岸」沒有包含臺灣,因爲臺灣被稱爲最危險的地方,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曾說,美國不能全然仰賴臺灣,我想這是臺灣的一種困境。

●美國握有晶片鎖喉點 製造基地移轉增加成本

張忠謀:益華電腦(Cadence)、高通、輝達、博通、英特爾等加總起來,美國在晶片設計和智慧財產權等佔39%,製造設備、原物料、材料等這些都是鎖喉點。

美國在製造方面佔11%,我的問題是,美國「科學與晶片法」是希望將製造比例拉回30%、40%嗎,還是目標在維持國防的供應量?如果只需維持國安和國防,可能只需維持幾個百分點就夠了。

米勒:近年來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尤其是俄烏戰爭,企業決策時會考量最糟糕的情境,我想多元化和集中化要達到一個微妙的平衡,晶片製造需要規模,但若過於集中某處,加州和臺灣都有地震,稍有差錯,世界經濟都會受到影響。

張忠謀:我們必須瞭解晶片和半導體無所不在,主要是源自於成本節節降低。現在,晶片製造基地移到美國已經是進行式,預估在美國製造的成本會比臺灣增加50%,晶片成本上升或翻倍,想必會影響半導體未來無所不在的趨勢。

米勒: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製造成本,你一定比我更熟悉,但是日本的成本好像沒那麼高,只要我們把規模做起來,供應鏈和不同政府之間需要平衡,最重要的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如何達到大的經濟規模和生態系統。

●張忠謀:晶片產業全球化已死

張忠謀:美國對中國施行禁運、實體清單等,我支持這些作法,但在另一方面,爲了國安讓製造業迴流本土、建構供應鏈韌性,我認爲毫無疑問地,晶片產業的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雖還沒死透,但也瀕臨危境。

這對晶片業發展當然沒有幫助,一旦成本上升,晶片成長速度可能會停止或縮緩,這是不同的賽局了。Christ 當初會寫這本書就是因爲晶片無所不在,但寫完書之後,整個賽局都變了。

米勒:全球化定義了晶片產業,但我覺得國際化形容比較適合。晶片製造主要集中韓國、日本和臺灣等少數幾個國家,所有國家都要買晶片,但是製造卻是集中化。

●臺、日具工作文化優勢 人力培養佔關鍵

張忠謀:設計工程師要儘量接近終端市場,無廠半導體公司、IC設計很多在美國,其實美國在晶片設計服務仍享有很大的優勢。

臺灣、日本、南韓競爭優勢主要是在製造業,更重要的是工作文化,如果要持續讓機臺24小時運作、全年無休,因爲機臺很貴,不能隨便停工幾小時。有人說過,如果設備在半夜1點故障,美國的話,可能要等到早上8點纔有人來修理並重新復工;但在臺灣半夜2點就修好了,因爲工程師、技術人員雖然在睡覺,但會接到電話,即使被吵醒,身旁的太太也不會多說一句話,這就是工作文化產生的競爭力。

在臺灣,我們有很好的技職工作學校,因此培養出很好、認真工作的技術人員,他們在維護機臺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我在德儀工作的最後幾年,負責生產力與品質,德儀在日本的新廠良率比休士頓高出1倍,CEO叫我去了解一下問題出在哪。我發現就是人的關係,日本作業員的異動率只有3、4%,但美國是10%到15%。

在美國,根本找不到人才去修理高度精密的機械,但在日本,可以找到在技職學校的學生,訓練他們來維護機臺,在日本,新機臺持續上工的比率是98%,美國只有60%。設備很貴,故障的話工廠無法運作,庫存也會出現問題。

●與臺積電競爭 英特爾晶圓代工自給自足能否成功?

米勒:首先,半導體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真正做到自給自足,因爲很多國家都有參與供應鏈,如果要自給自足,要花很多錢、技術也沒有比較好。

再來是,建立一個晶圓廠很不容易,很多公司嘗試和臺積電競爭,但臺積電有經濟規模優勢,別人很難跟他競爭。我是歷史學家,不敢去預測英特爾會不會成功。

第三,英特爾成立自己的晶圓廠,是否能讓美國做到自給自足?雖然總部在美國,但產業的供應鏈是在其他國家,其實企業總部在哪裡並不需要過於強調,因爲跨國的供應鏈很複雜。

張忠謀:輝達(Nvidia)的黃仁勳說過,臺積電已經學會和400個夥伴一起共舞、合作,但是英特爾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在舞池裡面跳舞,我蠻認同黃仁勳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