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錢,貧困戶穩穩領10年(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

河南內鄉推出“5+”扶貧模式3年多以來,以金融槓桿連接政府企業銀行、合作社和貧困戶五方,實現了互利共贏,也爲貧困戶帶來穩定的收益

貧困戶投入本金貸款到合作社,轉化爲優質固定資產後租給企業,實現保值增值並領取分紅。有了穩定的收入預期,銀行更願放貸,爲脫貧注入了活水,貧困戶幹事創業信心更強了。

七山一水二分田”,位於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河南省內鄉縣,2014年時有建檔立卡貧困戶近1.6萬戶、4.4萬餘人,經濟基礎差、貧困程度深、致貧原因複雜多樣。

勞力、缺資金、缺項目、缺技術、缺管理、缺市場,“六缺”因素困擾全縣七成以上貧困戶。致貧因素可能不同,卻造成了同樣的困局部分貧困戶拿到錢不會用,不能有效發揮資金的效益;銀行有心扶貧,卻因爲貧困戶無項目、無抵押、無穩定收入預期,不敢放貸;政府出臺了政策,卻找不到匯聚力量的抓手,扶貧吃力

怎樣才能發揮資金效益,讓政策真正惠及貧困戶?2016年,內鄉縣“5+”扶貧模式啓動,以金融爲槓桿匯聚各方合力,實現了政府、企業、銀行、合作社和貧困戶的五方共贏,爲貧困戶帶來穩穩的收益。

風險小收益穩,利於償還本金

年近古稀的餘關鎮黃楝村貧困戶王岑生,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幹不了重活老伴去世後,獨自生活的他,一度只能依靠養老保險和糧食補貼維持開銷,“看病吃藥壓力很大!”

但如今的他,每季度可以固定領取“聚愛農牧專業合作社”800元的分紅。當“送”錢上門幹部第一次把錢交到他手上時,王岑生連連感謝。扶貧幹部卻說:“您老不用謝我們,這錢是您應得的收益,而且可以連續領10年!”

沒有流轉土地,沒有參與經營,靠着入股聚愛合作社的5000元到戶增收資金,王岑生如何能連續10年拿到最低累計3.2萬元的淨收益呢?

“貧困戶將政府給的每戶5000元到戶增收資金投入聚愛合作社,並向銀行申請5萬元扶貧貸款。合作社利用貧困戶投入的本金和貸款,建設高標準圈舍,並租給國內養殖龍頭企業――牧原集團使用10年。租金的一部分用於償還本息,其餘部分向每戶每季度發放不少於800元的分紅。”內鄉縣縣長楊曙光記者說,“政府+銀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內鄉“5+”扶貧模式運行3年多來,合作社利用租金結餘和自身貸款,已經償還和置換了大部分貧困戶的貸款,今年將全部置換完,大大降低貧困戶的金融風險

10年到期以後怎麼辦?“剩餘年份累計的收益足以償還合作社自身的貸款。到期後,企業還會以合理價格收購圈舍,貧困戶投入的5000元有保障。”聚愛農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國甫對記者說。

“這樣會不會過度依賴企業經營?如果遭遇市場風險,貧困戶本金怎麼辦?”

“高標準圈舍是優質固定資產,歸合作社所有,比較容易流通、變現,來償還貧困戶的本金和銀行貸款,壓力不大。何況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的圈舍地塊使用權也是稀缺資源,同樣具有保值作用。”面對記者的疑問,楊曙光自信滿滿。

據統計,3年多來,聚愛合作社已累計爲內鄉4萬多名貧困戶分紅1.73億多元。

有了第一桶金,脫貧注入活水

記者見到和王岑生同村的貧困戶王廷會時,他剛拎了一袋水果回來,洗乾淨擺上盤,招待客人。“有盼頭了!日子越過越好!”

“現在有了穩定的收入,不怕還不上貸款。”王廷會告訴記者,以前家裡窮,貸款都擔心還不上利息。現在有政府的優惠貸款政策,還有一份穩定的分紅,自己更有底氣了,貸款、借錢種了9畝李子,每年純收入2萬元,生活大大改善。

“貧困戶也需要第一桶金。”楊曙光說,內鄉“5+”扶貧模式讓很多貧困戶有了持續穩定的收入預期,這對他們是巨大的激勵。很多人因此有了信心和動力,敢於幹事創業了。

“5+”扶貧模式也給了銀行動力和信心。

“合作社有資產做抵押,貧困戶有穩定的收入預期,我們放貸的風險小了很多。”內鄉農商行董事長汪玉平告訴記者,合作社用圈舍做抵押,市場價值高,還有政府和龍頭企業做擔保,銀行敢於放貸,支持其發展。而合作社發展得好,除了給貧困戶保底紅外,還帶來額外收益,這也增強了銀行向有幹事創業想法的貧困戶放貸的信心。“幾千元的穩定收益,就能撬動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金融槓桿,爲貧困戶脫貧注入了活水,銀行也獲得了合理回報。”

模式複製推廣,提供更多可能

“在符合市場規律的前提下,政府引導貧困戶抱團,然後嵌入優勢產業鏈之中,依託企業的競爭優勢充分實現自身資源的價值。”楊曙光總結說,內鄉“5+”扶貧模式對龍頭企業發展也有促進作用,租賃資產經營,輕資產發展,有利於企業快速擴張。

“企業只需要出部分租金就可以長期穩定地管理、使用,大大節約了我們的資金成本。”租賃聚愛合作社圈舍的牧原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道,他們積極參與這一模式,不斷向全國其他貧困地區推廣,截至目前,已經在全國13個省份59個縣落地,帶動37萬人增收。

同時,內鄉縣政府還引導南陽金冠電氣集團作爲龍頭企業,複製出了內鄉“5+”的光伏扶貧模式,實現了對貧困戶的全覆蓋。“內鄉‘5+’是一種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只要有好企業、好產業參與,就可以不斷複製、穩定增收。”楊曙光說。據瞭解,現在內鄉縣的貧困戶,每年可以領到養殖產業鏈的收益3200元和光伏發電產業鏈的收益3000元,再加上其他幫扶政策和自身收入,就有了一份厚實、穩定的保障。

“還是要在做優做強產業鏈上做文章。”談到下一步打算,楊曙光對記者說,除了安排有勞動能力和有意願的貧困戶到養殖企業打工外,我們還將以合作社的名義進行更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