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中藥很傷肝,有人還當補品,經常吃!最好早了解!

在古代醫學鉅著《黃帝內經》中有言:“上工治未病。”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預防疾病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肝臟這一人體關鍵器官的保養。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肝臟的健康日益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作爲主要的解毒器官,肝臟的健康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壽命。

然而,隨着生活方式的變化,肝病逐漸成爲常見且多發的健康問題。特別是在藥物性肝損傷的背景下,人們開始重新審視中藥在養護肝臟方面的作用與影響。

中藥,作爲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天然和獨特的療效受到廣泛應用。但在實際使用中,中藥是否真的對肝臟安全?人們對於中藥的態度往往兩極分化:一些人對其抱有戒心,而另一些人則認爲它是無害的天然藥物。

01

中藥對肝臟健康的影響

在談論中藥與肝臟健康的關係時,我們不得不提一個重要事實:儘管中藥源自自然,但並非完全無害。近年來的研究和臨牀案例顯示,不當使用中藥同樣可能導致肝損傷。例如,在全國16家大型醫院的藥物性肝損傷病例中,中草藥因素佔了23%,這一數字令人關注。

中藥與草藥的區別在於,中藥經過傳統的炮製過程,其中某些有毒成分被去除或減輕,而草藥則可能直接使用,其安全性相對較低。例如,何首烏、番瀉葉、艾葉等,在不當使用時可能引起肝損傷。

此外,不遵醫囑亂用藥也是導致藥物性肝病的一個重要原因。中藥的複方製劑中藥物相互作用,以及不合理的中西藥聯合應用,也可能增加肝損傷的風險。

因此,我們在使用中藥時,必須認識到其潛在的風險,並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謹慎使用。

02

安全使用中藥的建議

對於想要安全使用中藥的朋友們,以下幾點建議是至關重要的:

從正規渠道購買中藥材。這不僅能確保藥材的品質,還能避免因炮製不當或含有有害物質而對肝臟造成損害。

明晰中藥成分與風險。在使用中藥前,仔細閱讀說明書,瞭解其中可能存在的肝損傷風險,並在必要時諮詢醫生或藥師。

遵循醫囑,不將中藥當作長期保健品。中藥的使用應有針對性,遵循醫囑,不建議長期大量服用。

定期檢測肝功能。尤其是長期或需服用可能影響肝功能的藥物的人羣,定期檢測肝功能可以早期發現問題並及時處理。

通過遵循這些簡單的原則,我們可以在享受中藥帶來的益處的同時,儘量減少其對肝臟的潛在風險。

03

中醫的養生之道

在古代,對於養肝之道,名醫們都有着各自的見解和建議。例如張仲景,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醫學家,也是一位深諳養生之道的智者。他提到:“肝欲靜”,意指養肝之道在於保持內心的平和與穩定。另外,扁鵲在其醫學實踐中也強調了情志調攝對於養肝的重要性。

從這些古代醫學家的觀點中,我們可以提煉出以下幾點養肝智慧:

情志調攝:保持心態平和,避免怒氣傷肝。在日常生活中,適當的放鬆和減壓對養護肝臟至關重要。

飲食調養:合理飲食,不暴飲暴食。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多吃新鮮果蔬,保持飲食平衡。

適當運動:適量運動,如太極、五禽戲等,可以幫助調理身心,促進肝臟健康。

合理用藥:在使用中藥時,應遵循醫囑,避免自行長期大量使用,尤其是對於那些已知可能影響肝臟的藥材。

04

任何藥物都有其適應症和限制

這些古代智慧不僅僅是對中藥的使用建議,更是一種整體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觀念,指導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實現身心的和諧與健康。

中藥在養肝護肝方面具有其獨特價值,但必須正確使用。我們應從中藥與肝臟健康的關係中學習到,任何藥物都有其適應症和限制,盲目使用或濫用都可能帶來健康風險。

古代醫學大家的智慧給予我們寶貴的養生指導,他們強調了生活方式的調整和情志的養護在養肝過程中的重要性。

通過這篇文章,希望大家能夠了解到中藥使用的正確態度和方法,以及如何結合古代智慧來維護肝臟健康,從而過上一個更加健康、和諧的生活。

中藥雖好莫濫用,傷肝風險需警惕。

補品不當反成害,常吃可能損肝體。

藥物成分需明瞭,遵醫囑咐才適宜。

健康爲先防爲先,早了解來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