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高深還是晦澀?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了,這篇作文得分曲折,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爲滿分。是不是對這篇滿分作文好奇了?一起來閱讀:)

浙江卷2020作文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座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

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2020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篇文章爲什麼得了滿分呢?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對文章進行了點評

8月3日,作家馬伯庸在微博上發表了自己對於2020年高考浙江滿分作文的評論:

那篇高考滿分作文吧,我仔細看了,很有意思,很難用“滿分好作文”或者“爛作文”來簡單地評價。

裡面最奪人眼球的部分,是使用了一大堆生僻詞,諸如“嚆矢”(先聲)、“孜孜矻矻”(後倆字念哭)、“洵”(確實),引用了一堆生僻典故,以及看似高端學術口——祓魅與賦魅,實踐場域分野、理想期望範式之類。

讓人覺得驚訝的是,這些生僻詞、生僻典故和生僻表達都用對了地方,並不是背誦了一堆術語胡亂堆砌上去。這說明考生本人的知識面和閱讀量,確實遠超同儕,這是很值得佩服的一點。網評說“不說人話”是準確的,但說“不知所云”就過了。

問題在於,沒這個必要。

作文裡要表達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實、樸素詞句來組織,信息一點不會損失。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深度和論證過程,也完全用不着跩這些大詞兒,四個字來總結就是:辭不配位

如果這麼說還不夠形象的話,我舉個例子:曦和凌於顛囟兮,瓊蕊睹朕而粲齒” ,看着也挺高端對吧?其實就是“太陽當頭照,花兒對我笑”。

這篇作文的文風,其實很像最近十年來學術界頗爲流行的那種不說人話的行文方式,充斥着怪異、造作的翻譯腔與不分場合的術語濫用。我懷疑作者是不是讀了一大堆類似的論文,完全沉迷在這種不可名狀的”高級感”中。

如果是一篇學術論文,估計是要被導師打回來的。如果是一篇普通作文,不免有堆砌炫技之嫌。也不該得到高分。

但這是在高考現場,一個極端環境

在這個環境下,所有的一切,都要圍繞着“分數”展開。具體到高考作文,考生必須施展渾身解數,在極短的時間內給閱卷老師提供一個興奮點,這個興奮點要鮮明、清晰、高級並且與衆不同。所以寫高考作文,策略和平常寫文章不一樣。

也許這篇作文的風格是故意爲之,就像當年的《赤兔之死》,成色如何且不論,至少奪人眼球是做到了。第一位閱卷老師給的分數不高,複閱時的兩位都打了滿分,說明戰術運用得當。

真正的問題,出在閱卷老師身上。

這事在宋朝曾經發生過一次。當時國子監裡有個太學生,叫劉幾,文風晦澀古怪、詞藻偏僻,人稱詭秘之主(劃掉)。《宋稗類抄》說他“好爲怪險之語,學者翕然效之,遂成風俗”。提倡古文運動的歐陽修格外看不慣這小子,他對文章的要求是質樸流暢,不以辭害義,最討厭這種輕薄子。他擔任主考官時,批到一張卷子,上面有“天地軋,萬物茁,聖人發”幾個字,立刻識別出這是劉幾的手筆,直接拿硃筆整張卷子從頭到尾抹了一條,號稱紅勒帛,還掛出來,上懸“大紕繆”三字。

劉幾是大才子,但歐陽修擔心的是,一旦給他高分,會引起無數人效仿博名潮流大壞。劉幾很知趣,沉澱了幾年以後再去考,順利過關。

歐陽修的擔心是有道理的。《赤兔之死》之後,我記得高考古文層出不窮,大家都意識到可以靠出奇去博一博,但質量實在良莠不齊。這次滿分之後,我賭接下來幾年一定有人會去背誦學術大詞和艱深典故,在高考作文裡鋪排而出。

你不能苛責一個高中生。這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抉擇,爲什麼不去使用這種合法技巧去爭取分數。這位作者有閱讀量,有知識面,也有表達能力,戰術上選擇也沒問題。未來必有前途。只是在戰略上,千萬不要覺得這麼寫是一條好的出路。

至於閱卷標準,就這樣吧。

網友們怎麼看待這篇作文呢?一起來看:

本站的網友怎麼看待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呢?在跟帖區裡一吐爲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