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原來如此 已故東大校長認證 李鴻章並未貶低臺灣

清朝直隸總督李鴻章。(取自網路

過去臺灣民間流傳,清朝直隸總督李鴻章在與日本內閣總理伊藤博文商議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時,爲安慰慈禧太后,在奏摺寫下臺灣「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從此廣爲流傳,以爲當時清朝對臺灣冷言冷語,令臺灣人寒心。但實情真如此嗎?

民進黨創黨元老、前考試院長姚嘉文在其著作《十句話影響臺灣》中,文中提到:(簽訂馬關條約後)李鴻章爲避免清廷責備,並向西太后朝野安撫及搪塞,於是說出這句話:「臺灣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棄之不足惜。」

但根據《維基百科研究,在現有清朝官方奏摺檔案私人文稿函電及中日雙方甲午戰談判文獻中,根本沒有李鴻章發表這段評語文字紀錄

已故作家李敖曾說:「我們現在根據這些歷史文件查得很清楚,李鴻章從來沒有說過這個話,從來沒有說過臺灣這個地區,男無情女無義,鳥不語花不香,從來沒講過這個話,也從來沒說要把臺灣賣掉。一開始伊藤博文要把臺灣割走的時候,李鴻章談都不談,後來形勢逼人,不談也沒用。」

政治評論家南方朔也提出這段話並無出處,參與馬關談判的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的《蹇蹇錄》(詳錄了整個談判過程以及談判雙方所有正式對話)裡也未提到類似的話。南方朔認爲,臺獨論述藉着這樣的話語,建立一套臺灣是鳥語花香有情有義的美好鄉土論述。

而在日本國立東京大學已故校長矢內原忠雄所撰寫的知名大着《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中研院近史所林明德翻譯,臺灣史料中心出版,內文提到:

「當臺灣割讓之際,清廷全權李鴻章舉出臺灣氣候風土之不健康、住民染上鴉片惡習而難除,匪亂不易根絕,及剽悍難治原住民爲由,藉以削弱日本要求臺灣的氣勢。」

所以,李鴻章目的是「藉以削弱日本要求臺灣的氣勢」、「藉以削弱日本要求臺灣的氣勢」、「藉以削弱日本要求臺灣的氣勢」,換言之,李鴻章根本不想割讓臺灣,但後來「形勢逼人,不談也沒用。」

此書也未提到有何人曾說「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等語。

矢內原忠雄,1893年出生,東京大學教授。1926年,矢內原批評臺灣總督府非常專制;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矢內原反對日本侵略中華民國,因此「被辭去」東京大學教職。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本美其名說成是終戰),矢內原忠雄恢復東大教職,1951年出任東大校長,被譽爲「日本人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