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兵在高科技戰爭無用? 美專家指在臺海戰爭中關鍵作用

圖爲總統蔡英文(前左)日前到陸軍臺中成功嶺營區慰勉官兵,並巡視新訓實彈射擊。(圖/中央社)

美外交政策與國際安全分析師帕拉吉拉斯博士(Jacob Parakilas),近日投書《外交家》。文中指出,隨着戰爭科技日新月異的演進,軍隊日益強調專業化與科技化;徵兵制雖能創造大量的兵源,但在出現人力缺口時,卻無法及時填補高度專業的人才缺口,讓人質疑徵兵制在臺澎防衛的作用;不過,透過徵兵制訓練民衆做好準備,並儘可能造成「佔領者」的不便,相當程度可嚇阻北京對臺動武的想法。

隨着阿富汗與敘利亞自全球頭條新聞逐漸淡出,習近平強硬的言論、破紀錄的共機入侵臺灣防空識別區,以及美軍傳出在臺訓練臺灣軍隊,外界焦點逐漸轉爲北京是否會武力侵犯臺灣,這儼然成爲今秋首要的戰略問題。

※如何讓臺灣難以下嚥

不論是人口規模還是GDP的差異,共軍毫無疑問優於臺灣軍隊;更別提北京施壓限制臺北進入國際軍火市場,對臺灣國防能力的影響。因此,真正的重點是臺灣軍隊能否對解放軍產生足夠傷害,進而無法成功達成政治或戰略的目的而放棄侵略。

這是一個無法獲得答案的問題;事實上,自1950年代末期爆發衝突以來,迄今雙方都沒有實際交戰過。甚至兩方也都沒有太多的當代戰鬥紀錄足供推論。更廣泛地說,面對享有數量與科技優勢的對手,小國成功挺過的案例實在太少。

例如,2008年,喬治亞軍隊與俄國爆發夏季戰爭,儘管造成俄軍人員的重大傷亡併成功摧毀部分先進硬體;卻依舊無法阻止俄國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實現其目標。更重要的是,2008年的俄國遠不如今日來得先進與現代化。因爲與喬治亞的戰爭而暴露許多弱點,讓俄軍勵精圖治從事改革。

※大國的弱點

當然,從其他地方的戰爭經驗,可一窺大國在衝突中的弱點。例如,在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敘利亞與利比亞戰場證實,武裝無人機能對傳統軍事目標發動成功的打擊;但無人機主要用在軍事據點,而不是在擁有完整整合的防空網絡之中。(臺灣防空系統卻相當縝密)

此外,彈道飛彈能夠對設施或其他固定目標給予沉重傷害,即使擁有最現進的防禦系統也難免攻擊。事實證明,即使數量有限,反艦飛彈也能對戰艦造成嚴重破壞。這意味着弱勢對手爲擁有大型飛彈庫的高度工業化國家,水面艦恐怕將承受嚴重威脅。

不過,這種弱點不是隻對單一一方有效;大國與小國的機場與軍艦,都擁有相同的弱點。事實上,在彼此軍力嚴重失衡的地方,例如臺海,小國很可能在竭盡力量後仍輸掉戰爭。

圖爲總統蔡英文(前左)日前到陸軍臺中成功嶺營區慰勉官兵,並巡視新訓實彈射擊。(圖/中央社)

※徵兵制難以填補專業人才缺口

爲擺脫戰敗的結局,強化傳統軍力是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卻也有很大的侷限性。首先,大多數民主國家已不再實行徵兵制,因爲承平時期打造的專業化部隊一旦出現缺額往往難以填補空缺,遑論大規模擴大部隊規模。這問題在臺灣也一樣存在。

換言之,想要擴大部隊規模或填補部隊空缺,無法單靠徵兵引進大量步兵來解決。事實上,一支僅有大量步兵卻沒有各種專長的部隊,光是在維持與有效使用最先進的武器系統就會遇到難題。這也凸顯出臺海戰爭光靠砸大筆銀子買最先進的戰鬥系統,同樣也不能奏效。

當然,這不是說購買傳統武器與徵兵,無助於對抗更強大的對手,而是不該將其視爲國防或嚇阻北京的唯一途徑。科技可能重塑戰場能力,但想要征服與佔領領土仍需要大量軍事人員進行佔領任務,並連貫地實踐政治目標,而這正好暴露出弱點,臺灣政府可動員充分訓練的平民瞄準這些弱點。

要強調的是,這並非建議臺灣建立「地下第五縱隊」這類的準軍事力量;這樣的做法不但與民主國家的本質相悖,也會帶來龐大的反擊與嚴重的後果。甚至,這類行動需要保密,能產生嚇阻的效果因此相當有限。

※儘可能阻礙佔領者

相反地,臺灣應該讓平民受訓練,使其能儘可能的阻礙潛在佔領者。這不是多麼新穎的做法。中央情報局的前身戰略情報局(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 OSS)1944年就發佈《簡易破壞野戰手冊》。裡面就說明如何爲佔領軍的生活帶來摩擦與困難。

儘管手冊在當前已然過時,但脆弱的國家透過預先組織破壞、摩擦與非暴力抵抗,加上巧妙的宣傳,將增加侵略者的戰略風險評估。但是,必須提醒的是,這些想定都是建立在經濟利益的考量之上;弱侵略者對於戰爭完全以民族主義的角度看待,那麼工業與商業的破壞也不會產生多大效果。

當然,2021年與1944年不同,臺灣又是處於相對安全但社會又逐漸走向兩極分化,以破壞作爲嚇阻的戰略似乎不夠聰明;但這至少是一種小而脆弱的國家,可以製造足夠威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