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發力,等一等智能時代的“慢行者”

掃碼支付、手機掛號、出示“健康碼”……這些在年輕人看來易如反掌的操作,對部分老年人來說卻舉步維艱。隨着移動互聯網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因不會使用、不敢使用智能設備,在日常生活中面臨“數字困難”。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爲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並列出時間表。各地也在不斷推出“暖心”措施,讓“慢半拍”的老年人跟上智能時代發展的腳步。

――完善“健康碼”功能,解銀髮一族“無碼”難

進入公共場所隨手出示“健康碼”,已成爲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一種常見場景。看似輕鬆的“掃一掃”,對一些老年人來說卻成了一道難題。《實施方案》要求,對需查驗“健康碼”的情形,通過技術手段將疫情防控相關信息自動整合到“健康碼”,簡化操作以適合老年人使用,優化代辦代查服務,繼續推行“健康碼”全國互通互認,便利老年人跨省通行。

近日,多地已開始行動,推動“健康碼”功能不斷豐富完善。據觀察,從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的“防疫健康信息碼”到許多地方的“健康碼”均增加了他人代領的功能,對於沒有或者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人羣,“健康碼”可由同行人員或工作人員代爲申領,極大便利了老年人出行。同時,基於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的數據共享能力,全國絕大多數地區“健康碼”已實現互通互認。

針對因使用老人機、手機沒電、無微信、不會操作、無手機等問題無法出示健康碼的旅客,江蘇省無錫市火車站專門安排了志願者幫助代查、代操作,並提供紙質通行證發放服務。青島、鄭州、廈門等城市也推出多項“暖心”舉措,爲“無碼”老人提供健康碼打印、代查、代操作、協助信息填報等服務。

――線上線下兩條腿”,等等智能時代“慢行者

掛號就醫、繳費支付、政務辦事等越來越多的服務場景逐漸由線下轉爲線上,企業和羣衆少跑了路,老年人卻犯了難。圍繞出行、就醫、辦事等七方面涉及老年人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實施方案》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要求堅持傳統服務與智能創新“兩條腿”走路,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同時,加強技術創新,提供更多智能化適老產品和服務。《實施方案》明確要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進一步推進政務數據共享,優化政務服務,實現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津貼補貼領取等老年人高頻服務實現便捷辦理,讓老年人辦事少跑腿

記者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看到,針對老年人不會操作智能手機、自助服務設備的問題,當地政府專門在社區、市民服務中心、醫院、銀行等公共服務場所安排了志願者,爲老年人提供操作引導、代辦等服務。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日前印發通知,要求在2020年底前,所有醫療機構開設爲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進一步完善電話、網絡、現場預約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爲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現場號源,推進社區預約轉診,擴大社區家庭醫生預約號源數量,方便老年患者就近預約掛號。

在保留“面對面”服務的同時,各級政府也在不斷創新智能化服務方式,讓羣衆辦事更加便利。目前,在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上,老年人可以在線辦理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跨省異地就醫備案等高頻政務事項,子女也可使用電子社保卡親情服務”,幫助父母查詢、認證、支付等。

――“雙向適應”,引導老年人主動擁抱“數字生活”

《實施方案》提出,針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困難,組織行業培訓機構和專家開展專題培訓,提高老年人對智能化應用的操作能力。同時,要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教育。

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老年開放大學從2018年開始就開設了老年人“微信班”,今年又開設了智能手機培訓班,旨在幫助老年人解決手機移動支付、線上預約掛號等現實問題。“老人在家裡向子女求教,往往不好意思,或者學得不繫統,通過開班,讓老年人聚在一起學習,可以打破這層隔閡。”該校校長葉慶桃說。

葉慶桃認爲,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一方面需要在老年人羣體當中加大積極融入社會的宣傳力度,改變老年人觀念,增強他們的主動性。另一方,也需要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同時,需要建立起老年人線下交流等平臺,讓老年人通過互動交流,相互促進。“學校的師資力量、班級規模都有限,我們正計劃通過社會力量,與社區、街道合作,把培訓班開到老百姓身邊。”葉慶桃說。(參與採寫記者:朱程、孫寅、崔璐、李�摹⒎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