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掠奪農地的真相—浩劫二:綠能政策

近年臺灣農地大量流失,被工廠豪宅太陽能板佔據。(示意圖/shutterstock提供)

臺灣糧食供應危機,多年來所發生的農地亂象,政治駕凌專業的歷史真相,本書一一揭露!

民國八十九年農發條例修正案通過後,開放農地自由買賣,允許農地農宅興建,有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造成優良農田大量流失!執政者漠視社會大衆只爲眼前個人利益的價值觀,忽略農地流失可能引發的糧食供應危機!

農地總量面積逐年減少,農地利用亂象逐年增多。臺灣的農地被濫用、誤用、佔用,愈來愈嚴重!臺灣的每一塊農地都成爲遊資炒作的商品,使得臺灣的農地價格是全世界最高的國家。臺灣的農地和農業還來得及搶救嗎?

近年臺灣農地大量流失,被工廠、豪宅、太陽能板佔據,這都與政府的農地政策農糧政策有着密切關係,特別是農地開放自由買賣以來,很多優良農田快速消失,已成爲臺灣不能再漠視的重大議題。

在地方政府人力預算不足情況下,維護農地農用形同口號,農地上違法的豪華農舍、工廠林立,嚴重破壞農業經營環境。現在政府推動農業種電,更是帶頭破壞農地的行爲,使得農業發展受到嚴重傷害。

務實的思考如何合理的使用農地,農業使用不再以耕作爲限,如何發展農業成爲可獲利的事業,讓從農者能有一定的收入,才能確保農地的合理使用。產學合作可共創雙贏,農業與科技結合,從產品開發、生產、管理到行銷,都能因科技與資訊的高度發展而有結構性的變革,可創造產業更高的利潤與附加價值。

農業的發展更是與糧食的供應息息相關,臺灣是個島國,當發生天災人禍,或國外進口斷鏈,或發生戰亂,屆時缺糧危機將是嚴峻的考驗。如何防止另一次的農地浩劫,怎麼做纔會有臺灣農業的未來?書中一一列舉出臺灣潛藏的諸多危機,提出諍言,值得社會大衆一起深思。

【精彩書摘

行政院於民國一○五年通過「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強化太陽光電在地產業,目標是至一一四年共設置二十GW(億瓦)。預估最少需要一萬四千公頃的土地,導致農林漁牧用地皆承受極大壓力,一片片光電板進駐農田取代農作物,溼地、埤塘、造林地、鹽灘地,引起極大的爭議。

地主管機關農委會爲了在民國一一四年綠能達標,一路配合經濟部的種電需求,開綠燈讓綠能業者到處搶地,山坡地、沿海魚塭到處是光電板,不僅優良農地變更、砍森林和果樹種電,連知名的生態溼地也要種電,「光電之亂」蔓延全臺,土地被破碎化切割,更是農地的另一浩劫。

瘋狂種電,高額的賣電收入被能源業者賺走,地主雖賺到租金和部分賣電收入,卻排擠了有心務農的真農民養殖漁業區也同樣受害,地價年年高漲,原本的農漁民再也租不起,反而失業被「驅離」養殖區,有如「乞丐趕廟公」,獲利則全由地主與開發商享受。

屏東砍果樹種電,青農無地可種

另一個砍樹種電的浩劫在屏東農地,幾乎造成蓮霧王國的崩落。

民國九十八年莫拉克風災,沖垮屏東「黑珍珠」蓮霧之鄉和養殖王國的美名,屏東縣政府和再生能源業者大力推動「嚴重地層下陷地區」的農地種電計劃,包括沿海的東港、林邊、佳冬、枋寮四鄉鎮,一般農地全部都可變更地目來做太陽能光電(特定農業區除外)。

隔年,縣政府進一步在林邊、佳冬等地層下陷區積極媒合光電業者,選擇需要休養生息的蓮霧園、魚塭架設太陽能板,爲了讓效益最大化,縣府跳出來當媒人,蒐集地籍資料、比對臺電饋線,最後選出六個地段,甚至幫地主找消保官看契約,化解外界對於綠能業者是「詐騙集團」的疑慮。

農委會也於一○二年十月修訂(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放寬農業設施附屬綠能設施後,許多屏東地主都躍躍欲試。外地來的能源業者展開圈地大戰,甚至公開宣告要做「農地都更」。於是,太陽能板取代了果樹和魚塭,而經年累月的種電之後,農民又剩下什麼?

爲了解砍樹種電的實際情況,一○九年十月,在當地青年楊宗嗣的帶領下,我親自到佳冬鄉羌園村與大同村交界處參觀李長榮養水種電園區。楊宗嗣指出,當地原本是鬱鬱蔥蔥的蓮霧園、檳榔園、香蕉園水災過後,海水倒灌嚴重積水無法耕作,但綠能電商用非常吸引人的條件遊說農民,依發電量六%做爲租金,以每單位二.五分地計算,地主只要出租土地,協助維護光電板,每月就能進帳二萬五千元,等於當時農民一整年的地租收益。

因此,在地主的同意下,果園被剷平後,一片片的太陽能板被「種」了起來。當初屏東縣政府原本是想讓水災過後的土地有再被利用的機會,可以把發電供給附近養殖魚塭使用,緩解全國用電吃緊的窘境,對地層下陷地區的土地立意甚佳。

但種電政策發展幾年下來已經被扭曲,現在看起來,許多明明可生產高品質蓮霧的未下陷地區的良田,卻被用來種電,以致蓮霧面積大幅縮減,有心從農的青農想要租地耕種,可租的果園卻愈來愈少。

若要論土地利用的收益比較,假如要拿種植蓮霧的收入與種電的租金對抗,幾乎是雞蛋碰石頭,但這是錯誤的觀念,農政單位應立即公佈切斷農工爭地的法規,迴歸農地農用原則,蓮霧產業纔不至於被消滅。

(本文摘自《誰偷走了農地》/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彭作奎

1947年出生於臺灣新竹畢業於新竹中學、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中興大學農經研究所,獲美國伊利諾大學農經學博士。

研究所畢業後,先後曾任經濟部物價督導會報科長、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農復會技士、行政院農發會企劃組組長,於1984年回中興大學農經研究所擔任教授、所長及農學院院長。於1997年5月在院長任內,借調擔任行政院農委會主任委員,於1999年12月辭去主任委員,歸建中興大學任教,2000年10月擔任中興大學校長。於2002年依政務官條例於農委會申請退職後,分別受聘擔任環球技術學院校長、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副校長亞洲大學副校長、中州技術學院校長,及亞洲大學講座教授,於2018年2月退休。

曾分別在駐臺國際機構,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FFTC)、臺灣土地改革訓練中心,及臺德社會與經濟協會擔任理事主席。也分別在國內重要學術團體,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中華農學會、臺灣農村發展規劃學會,及臺灣農業資訊發展學會擔任理事長。

相關著作:

《臺灣農業邁向現代化之路》(1991,茂昌圖書)

《邁向新世紀的農業》(2000,豐年社)

《誰偷走了農地》/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