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伸手公視 董事批毀獨立性

公視將成立英文影音平臺,但未經公視董事會審議,引起諸多董事不滿。(本報資料照片

公視將在明年1月成立國際英文影音平臺,但該計劃未經公視董事會審議,恐危害公視製播節目獨立性。對此,文化部迴應,文化部百分之百尊重公視董事意見,期待公視董事會做出決定,但明年1月開辦全英文影音平臺的政策不變。

公視董事徐瑞希表示,7月16日董事會上,公視總經理曹文傑突然報告「國際數位傳播計劃」,在場董事才知悉有國際平臺計劃,「當天沒人知道計劃包含什麼內容,也不知道計劃起源。」徐瑞希表示,國際平臺設立有必要性,但若爲文化部下達指令,就違背媒體獨立性,讓公視被外界質疑爲「大外宣」管道,董事不會允許。

前公視總經理、下屆公視董事胡元輝表示,如能由下屆董事審議國際平臺計劃當然最爲理想,但目前的爭議也凸顯出2點問題。一是計劃急迫性,這在每人心中相當主觀,二則是董事審查機制的問題,爲何能讓下屆董事名單延宕這麼久,甚至在歷史上還曾有董事名單難產900多天的紀錄,如不能從法制面解決公視運作問題,類似爭議只會一再發生。

文化大學大衆傳播學系副教授林福嶽表示,世界各國都有公共媒體,可從中瞭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內涵,「媒體確實有宣傳一個國家文化內涵的功能意義,但宣傳不該是一個平臺成立的初衷。」

傳播學者北藝大副教授劉蕙苓表示,就國際頻道的宣傳與國際溝通的定位屬性,過去僑委會成立的宏觀電視,就是類似的例子,「過去中視、臺視、公視都曾承接僑委會案子經營宏觀電視,作爲和僑胞溝通的橋樑,是可參考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