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7度下西洋 惜未延續海上霸權

一艘仿照鄭和下西洋船隊中的「鄭和古船」。(新華社資料照片

參與發掘曼達島遺址廣州中山大學隊員展示發掘的陶片。(新華社)

鄭和下西洋是史無前例的壯舉,史學家曾經考據,當時明朝的船艦數比整個歐洲還多,是地球上當之無愧的海上霸權,還曾經幹掉一個小國家國王。可惜的是,明朝後來禁海,據說還將航海資料一火焚之,中國人失去稱霸海權機會

鄭和七度下西洋,最遠到過現在東非阿拉伯半島,他的出發地蘇州太倉劉家港福建長樂港等地,基本上沿着東南亞一路往西。由於船隊非常龐大,多達二百多艘船、二萬七千多人,所以船隊在途中分開航路可能性很高。

1999年,《紐約時報記者紀思道曾探訪肯亞,聽過一個故事當地拉穆羣島帕泰島,幾百年前有遭遇海難的中國船員游到岸上,被島民接納,從此定居下來並與當地人通婚,留下後人。這個說法最後就衍伸成「鄭和部下的後代在非洲」。

不過,帕泰島民頭髮的確比較不卷、膚色沒那麼黑,而且他們習慣半圓形墓園、立墓碑,甚至懂得養蠶織布,使用鍋子炒菜」。風俗習慣跟附近島嶼的人不相同。該島有個女孩後來到大陸讀書,獲得特別獎學金

明朝的航海技術已經很發達,稱爲「過洋星術」,利用類似三角板木製版,搭配觀察天上星象位置,以判定方位航向。現在偶有古代牽星術的木版出現,已經沒有人懂得怎麼使用。

曾隨鄭和出海的太監馬歡,着有《瀛涯勝覽》一書,另外還有鞏珍着《西洋番國志》、費信着《星槎勝覽》,都詳實紀錄鄭和船隊的到達地點。《瀛涯勝覽》提到的最遠地點是天方阿拉伯地區),《星槎勝覽》則是木骨都束(今屬索馬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