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經嗶嗶:阿富汗,讓英蘇美全體翻車的"帝國墳場"

如果說世界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無疑是美國,但如果說美國打過最難受的戰爭?毫無疑問是阿富汗戰爭,阿富汗如此多嬌,引無數強國競折腰

說起阿富汗這個國家,大家的印象想必都是髒亂差、戰爭頻發、KB組織、難民、山地毛驢。殊不知這麼一個平平無奇的內陸小國,卻幾次三番抗擊大國入侵,令其折戟沉沙,世界上外號“帝國墳場”。從當年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大英,到強大一時的紅色蘇聯,再到現在的美利堅漂亮國都曾踏足這片土地,然後撞的滿頭包悻悻而歸。嚴格來講,阿富汗從未真正意義上被戰勝過。今天就帶大家掰扯掰扯“帝國墳場”阿富汗的當年之勇。

生於“覬覦之地”,列強環伺,夾縫中求生存

正如佔了阿富汗國土面積主要部分的荒涼山地一樣,按照阿富汗地理位置,如果不匹配上強大的國力,結局只有一句話:艱難求生。

阿富汗位於亞洲中南部,號稱亞洲心臟,東可通中國,南可下印度,北近俄羅斯西可通過西亞進入歐洲,位於各個文明的十字路口,自古以來就是各個文明進行交流的重要位置,然而正是這種菜市場一般熱鬧的地方,讓許多強大帝國都有了將其收入囊中的夢想。佔據了阿富汗,進攻退守,天下我有!

其實最早的阿富汗,一直不是以國家的身份出現的,早在歐洲的雅利安人入侵亞洲的時候,阿富汗地區就已經被征服過了。也就是說,雅利安人是阿富汗地區的第一波征服者。(現在的阿富汗人還真是雅利安人的後裔呢!)在這之後、波斯、馬其頓、突厥、蒙古先後在1000多年裡蹂躪過這片土地,直到1784年,阿富汗一位名叫穆罕穆德·杜蘭尼的年輕軍官,造了波斯帝國的反,建立了杜蘭尼王朝,這是阿富汗第一次以國家的身份出現,但統一的時間不長,隨後阿富汗又在內戰中分崩離析,各地王公領主自治,互相攻伐。

時間來到1835年,阿富汗最大的領主,統領喀布爾的多斯特再次統一阿富汗, 然而當時的世界攪屎棍英國準備染指這片土地,在整合了印度之後,英國以印度爲基地將魔抓逐漸伸向了阿富汗。在這期間,沙俄與英國的勢力一直在阿富汗你來我往,但最終以英國的勝利而告終,獨霸了這塊土地。

然而從英國踏入阿富汗的那一刻起,也揭開了阿富汗的面紗,“帝國墳場”四個字赫然刻在這個國家的名片上。

帝國墳場成名史(一):大英帝國血灑阿富汗,山谷陳屍3000把家還

1838年,由於英國與阿富汗在談判桌上鬧得不愉快,英國不想讓事情變的複雜,所以選擇直接出兵阿富汗,出兵佔領,讓阿富汗乖乖站好!(大英帝國勸阿富汗國王多斯特和自己一起對抗沙俄,但多斯特不同意,英國無奈之下,只好武力解決嘍~)

1838年,英國人從印度抽調近20000人的遠征軍進攻阿富汗,加上隨軍人員一共將近40000人的大部隊士兵主要是印度人,軍官是英國人(送死你去,升官我來),由於當時阿富汗很落後,正規軍只有1萬多人,裝備老舊,缺乏訓練,結果可想而知。

英軍勢如破竹,沒有多久就攻克了阿富汗第一大城市坎大哈,1年之後攻克首都喀布爾,然而英軍在入侵阿富汗的過程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激起了阿富汗民憤,剽悍的阿富汗人在喀布爾起義,對英軍四處捕殺,攻打英軍營地,民衆們徹底爆發了。

喀布爾大起義,民衆的力量被充分發揮了出來,有冤報冤,有仇報仇。英軍稍作抵抗便抵不住攻勢抱頭鼠竄,無奈之下只好選擇撤離喀布爾。1842年,英軍選擇從“胡爾德喀布爾峽谷”撤退。

想跑,沒那麼容易!胡爾德喀布爾峽谷是一條長約8公里的峽谷,地勢兩邊高中間低,周圍高山林立,可居高臨下對峽谷進行致命打擊。在得知英軍撤退的消息之後,阿富汗民兵早早埋伏在山谷兩側,待到英軍進入峽谷之後便開始進行亂殺,大戰之時英軍幾乎無還手之力,有生力量被大量殲滅,此戰陳列在峽谷種的英軍士兵遺體就有3000多具。

整個撤軍下來,20000多人的英軍據說只有一名軍醫活着回來,幾乎被全殲。要知道,同時期的清朝是被英國按在地上摩擦的,阿富汗的勝利,並不是意外,天時、地利、人和它都佔了。

不過英國人並沒有善罷甘休,回到印度後舔舐傷口,伺機再起。

時間來到了1870年,三十年後的阿富汗選擇站在了沙俄一邊,成爲了沙俄的盟友,這對英軍在亞洲的利益形成了巨大威脅。於是英軍對阿富汗發出戰爭威脅,本應該保護盟友阿富汗的沙俄,在這個時候果斷把阿富汗賣了,只因爲它和英國有個談判,阿富汗作爲籌碼,沙俄選擇對英國的進攻視而不見。

這次的英國準備充分,又徵集了40000人左右的大軍,分三路進攻阿富汗,並沒有受到什麼有效的阻攔就佔領了整個阿富汗。最終阿富汗與英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失去了國土、外交權,徹底淪爲英國的附庸。

雖然上層做了賣國的決定,但底民衆並不服輸,英軍佔領阿富汗之後民衆再次起義,絞殺英軍於無形之中,逼迫英國承認阿富汗獨立自治,英國被打的雖然很難受,但堅持不放外交權給阿富汗,只是承認阿富汗獨立自治。可以說,這是人民在戰爭中能爭取到的最大利益了。沒有整個國家的動員,這已經是一個難得的結果。

帝國墳場成名史(二):紅色蘇聯太霸道,山地戰的威力他沒想到

時間來到了近代,1919年一戰結束時候,傳統帝國主義列強的實力被大大削弱,世界各地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涌,阿富汗當局看準時機,再次造了英國的反。在一戰中蒙受巨大損失的英國自顧不暇,再加上蘇俄對阿富汗獨立的支持,1921年英宣佈阿富汗獨立,徹底的離開了阿富汗。由此之後,阿富汗進入了難得的和平時期,甚至連二戰都沒有參加,昔日的帝國殺手,只是靜靜的在山裡放羊。

二戰結束後的60年代,冷戰階段阿富汗與當時的世界一極蘇聯走得很近,以蘇聯馬首是瞻,而蘇聯則幫助阿富汗工業化作爲交換,兩國關係一時間還不錯。

但從勳章愛好者、藝術家、作家、吻王、電影評論家、教育家、文學家、軍事家、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勃列日涅夫上臺之後,事情開始起了變化。(勃列日涅夫一生共獲得104枚國內外勳章,其中4枚蘇聯英雄勳章,和蘇聯元帥朱可夫數量一樣。只是朱可夫是因戰功受勳,勃列日涅夫是過生日自己給自己授勳

勳宗”勃列日涅夫上臺之後,加強了對阿富汗的全方位控制,除掉了阿富汗政府領導人,扶植了全面親蘇的塔拉基作爲領導人,這位塔拉基是蘇勳宗的學弟,上臺後採取全面親蘇的政策,堪稱蘇勳宗第一迷弟,蘇勳宗對塔拉基感情也很深,說他是最好的兄弟。

("蘇勳宗"會見塔拉基)

然而好景不長,塔拉基被他曾經的手下副總統阿明幹掉,阿明奪取政權之後開始和美國勾搭,這自然是當時處於冷戰強勢方的蘇聯不能忍的。勃列日涅夫在得知塔拉基被殺,勃然大怒(據說還哭了),在個人情感、雙重利益皆有損失的雙重打擊之下,十分上頭的勳宗決定派人刺殺阿明,出兵阿富汗!

1979年12月27日,蘇聯發動“風暴333”行動,當天晚上蘇聯的“阿爾法小組”潛入阿富汗,來到阿明官邸殺了阿明全家29人,並擊斃150多名衛兵,成功完成“斬首行動”。

(俄羅斯阿爾法小組標誌)

與此同時,蘇軍10萬地面部隊開進阿富汗,以鉗形攻勢從兩路進攻,兩支部隊分別從喀布爾、赫拉特進攻,合圍的目的地是坎大哈。蘇軍機械化進攻速度極快,在空地一體的作戰模式下對阿富汗軍隊造成了巨大傷亡,成建制的抵抗很快消失不見,理論上講,蘇軍徹底佔領了阿富汗。

(當時烏茲別克和塔吉克都是蘇聯加盟國,找不到合適的地圖,我就簡單畫一下出兵路線)

然而這一套機械化推進的模式只適用於城市林立的歐洲平原,在連電網、自來水(根本就沒有)都不普及的阿富汗,城市丟失了還有山區的山洞,沒有水可以挖井,電是什麼?他們就沒見過電。。。汽車跑的沒有毛驢快,蘇聯的大縱深機械化推進戰鬥方式,很難對付游擊隊

阿富汗游擊隊沒有辜負人民的期望,他們在崇山峻嶺之間化整爲零,對蘇聯駐軍造成了沉重打擊,據說在山地戰中,阿富汗游擊隊還獨創了只有在某些神劇中才能看到的步槍打飛機,而且是來真的!簡單的說就是把蘇軍的武裝直升機引到谷底,利用海拔差,民兵在上山,從上往下打飛機。

(手持輕武器的阿富汗游擊隊)

但這種模式也只能僅僅傷到蘇軍皮毛,真的想要戰勝蘇聯,阿富汗背後還有很多角色的支持,比如美國,它爲阿富汗輸入了很多針對蘇軍的先進武器,“毒刺”肩扛式防空導彈就給蘇軍造成了巨大損傷。並且對阿富汗的軍事人員進行系統的訓練與資金支持,比如大家熟知的本拉登,就是這個時候美國扶植的。想想看,蘇聯和這樣一羣狠角色打仗,想贏真的很難。

一直到1989年,最後一支蘇軍才離開阿富汗,結束了9年的戰爭,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給蘇聯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光陣亡就10000多人,軍費不計其數,這讓原本在經濟上就不富裕的蘇聯更加雪上加霜。兩年以後的1991年,蘇聯轟然倒塌,阿富汗戰爭是導致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帝國墳場,更加坐實了。

帝國墳場成名史(三):美利堅漂亮國瘋狂燒錢,卻依然深陷阿富汗泥潭

美國進軍阿富汗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原因就不再贅述了。2001年的9月11日的恐怖襲擊,本拉登徹底惹惱了美國,隨後美國政府、民衆一心復仇,以阿富汗拒絕交出本拉登的理由,出兵阿富汗。時至今日,阿富汗戰爭已經大了20年,據統計,這段時間美國前前後後共排出作戰部隊20萬人,軍費花了將近2萬億美元,就算是冥幣也不敢這麼燒吧~

這場戰爭最開始美國想的很清楚,地面重型部隊想要切入崇山峻嶺,損失很大。先決定聯合英國空襲爲主,針對基地組織的領導人進行有針對性的進攻,在地方喪失組織之後,地面部隊纔開始進行進駐,然而美國從常規戰爭轉爲山地戰、洞穴戰、治安戰之後,帶來的不僅僅是軍事力量上的對抗產生的損傷,阿富汗大量平民在戰爭中喪失生命、失去家園。

據調查,美軍在這場戰爭中每消滅1名基地組織成員,就要有50名左右的平民被誤殺,大量的貧民被無辜殺害讓阿富汗人民對美軍的行爲恨之入骨,紛紛拿起武器打黑槍,埋炸彈,雖然給美軍造成的傷亡有限,但這種持續的恐懼與焦慮,是持續折磨美國士兵的夢魘,每一天都在“下一個不會是我吧”的想法中生活,這是征服者的心態嗎?並不是。

時至今日,美國扶植的阿富汗政府依然沒法對當地治安採取很好的措施,死亡與飢餓還是在阿富汗頭上籠罩着。在我看來,阿富汗並不是強的不是戰力,而是在戰爭的過程中給入侵者造成了難以接受的現實,常規的戰爭在阿富汗並不適用,也許這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已經活的很糟糕了,你還能怎麼折騰我?

從奧巴馬決定從阿富汗撤軍到現在,美國纔開始逐漸從阿富汗這個泥潭種拔腳,真是流水的帝國,鐵打的阿富汗,無論是誰來到這片土地,世界各方實力都是暗流涌動,你以爲真的只是和阿富汗作戰嗎?太天真了。這20年足以改變很多事情,而阿富汗的未來,帝國墳場還會不會有人再來,還請各位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阿富汗爲什麼是“帝國的墳墓”?英美蘇都拿它沒辦法》 潘前芝

《阿富汗最大的民族——普什圖人》 蔣志強

《阿富汗戰爭的悲劇》(俄)A.利亞霍夫斯

血與火的百年:20世紀局部戰爭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