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在“網格” 難事不出社區

“來一份八寶粥、兩根油條、一個煮雞蛋。”家住臨沂市硯臺社區83歲的老人蔣生學坐在家中的沙發上,手指輕按“按住說話”按鈕,對着平板“說話”即可訂上自己想要的早餐

“收到”,屏幕的另一端即刻迴應。大約15分鐘後,社區工作人員帶着熱乎乎的早餐敲開蔣大爺的大門,蔣大爺足不出戶就可以吃到心儀可口的早餐。不僅如此,一屏在手,老人日常的吃喝、生活購物、用藥就醫均可通過“助老智慧終端”這一智能屏幕實現“居家養老”。

這是臨沂市硯臺嶺社區探索社區治理、服務社區老人的一個縮影。作爲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里”,社區是黨和政府服務羣衆的“神經末梢”。近年來,擁有5600多常住人口、6100多流動人口的山東臨沂市硯臺嶺社區,探索構建進門入戶的網絡化管理服務模式,創新推動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社區養老深度融合,持續提升羣衆獲得感,值得關注。

支部建在“網格

提升“家門口的獲得感”

走進硯臺嶺社區,65棟居民樓整齊劃一、錯落有致,社區廣場上居民正在健身器材上騰挪翻飛。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文化大院、休閒廣場、幼兒園、小學、衛生院等公共服務配套一應俱全。

“將支部建在網格上。”已連任5屆社區黨委書記蔣相忠談及社區鉅變感慨萬千,“我們的探索就是讓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工作,把網格建在樓宇上,實行一‘網’到戶。”

硯臺嶺社區上萬人,其中流動人口多,社情民意複雜,管理服務難度較大。爲此,社區黨委將65棟樓劃分爲8大網格,成立了8個樓宇黨支部,每個支部管理8座居民樓,各支部有3名成員組成。社區“兩委”成員兼任樓宇黨支部書記。各支部實行黨員聯樓包戶,同時把社區的綜治、安全、城管、環保、衛生防疫、調解等工作,按片分到各支部責任區內。如此一來,支部建在網格,確保了黨在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作用。

蘭山街道黨工委書記房慶良說,樓宇網格化架起了幹羣關係的“連心橋”、羣衆訴求的“接收器”,網格管理把關心羣衆落到實處。這樣,硯臺嶺社區實現“小事不出單元,難事不出社區”。

據臨沂市廣播電視臺派駐硯臺嶺社區的“紅領書記”王統計介紹,下一步將把“支部建在網格上”的經驗做法複製到社區集體企業,黨員帶頭創業就業,壯大社區經濟實力,讓社區羣衆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合力破解

拆遷失業老齡化“兩頭”難題

硯臺嶺社區歷時10餘年拆遷建設,爲臨沂市重點工程貢獻出4000餘畝土地、上萬間民房、上百家集體私營企業。但有2000多名村民失業,如何再就業成爲一大課題。同時,社區老年人較多,如何推動養老服務也成爲難題。

爲破解失業農民和老齡化“兩頭”難題,硯臺嶺社區黨委費盡心機。“讓失地農民在集體創業平臺上再就業。”蔣相忠說,近年來社區把爲城市供應健康食品作爲主攻方向,成立了“硯太電商城市共同配送中心”,以沂蒙特色的烙煎餅、蒸饅頭、做豆腐、生豆芽原生態農產品爲主打產品,在城市園區、商超、居民區開展鏈式配送。目前,社區建成5萬平方米的農副產品市場和加工分撥車間,日產量達2萬斤,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爲解決社區養老服務難題,硯臺嶺社區積極探索將智能養老做成新興產業。蔣相忠調研發現,按照民政部的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邁入中度老齡化,迎來一波養老照護浪潮。爲了讓老年人、殘疾人坐在家裡,張口用語音就能訂上社區提供的健康食品,硯臺嶺社區與臨沂大學、海信集團開展村、校、企三方合作,成功研發出“助老智慧服務終端”。目前該智能養老項目已實現網上語音購物、一鍵聯通社區、在家預約醫護服務、緊急情況下求助等功能。

蘭山區區長沈如茂表示,社會老齡化和數字化趨勢不可逆,如何通過技術賦能讓老年人擁抱幸福晚年,需要政府、社區、家庭、社會多方努力。

設立居民議事

探索社區“共建共治共享”

農村城市化過程中,如何從思想行動上真正現代化,成爲社區黨委要破解的又一難題。

社區黨委書記蔣相忠坦言:“這些年,我能扛過來的砝碼就是讓大小事放在陽光下,實現社區共享共建共治。”

記者發現,社區黨委通過民主協商制訂了一套議事規則村規民約,比如:有問題先向社區反映,社區黨委解決不了的可以依法上訪;對無理越級上訪戶,社區考評時給予經濟處罰。相關社區網格管理員會主動上門做疏通工作,大大降低了越級纏訪現象。

爲化解各種糾紛,社區黨委探索成立居民議事站,按照“兩委成員接待站、事項分流站、事項議事站、事項調解站、法律服務站、事項督辦站”六個環節,將社區網格內解決不了的矛盾糾紛,通過議事站由黨員、居民代表、中老年人志願者隊伍進行公開議事、評事。同時,社區聘請專職律師,擔任社區法律援助聯絡員,爲社區治理提供法律諮詢服務。自議事站建立以來,處結各類矛盾問題34件,爲羣衆解決生產生活難題108件。

針對硯臺嶺社區的實踐探索,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譚秋桂等專家認爲,它回答了城市進入存量發展、更新提質的新階段後,社區如何創新基層治理和養老服務的“時代之問”。比如,通過分類整合、織密建強居民樓黨建網格體系,確保治理責任落實到人,強化了社區黨組織的主心骨地位,一舉解決了社區黨建“虛置”問題。再如,把社區治理與智能養老深度融合,提升了社區服務能力,減輕了政府壓力和家庭負擔。

受訪專家建議,未來社區治理還應在兩方面加大創新力度。一是提高社區自治水平,避免行政化、案頭化傾向,不斷提升樓宇網格員黨建和業務管理服務能力。另一方面政府要把民生支出和公共服務資源更多用於基層,鼓勵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和養老服務,鞏固黨的基層社區的執政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