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教練課/別掉進「團隊迷思」泥淖

「團隊迷思」主要原因是領頭者做錯決定,團體中沒有其他多元聲音,大家盲從就變成一連串的錯誤,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聯合報系資料庫

「團隊迷思」主要原因是領頭者做錯決定,團體中沒有其他多元聲音,大家盲從就變成一連串的錯誤,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我是帶領團隊共識的老師,在此分享一個親身見證的「團隊迷思」上課經驗。

在沒手機的年代,我在臺北幫一個來自全臺灣各地的中高階主管上團隊課程,學歷都很高。我規劃「團隊城市追蹤活動」十人一小隊,五個小隊的地點任務都不同,要在五小時之內抵達指定地點完成各項任務,全程只能走路、搭乘捷運或公車。

那一次我跟隨其中一小隊做隨隊觀察,目的地到淡水。

小隊離開教室下樓梯出大門,原本應該向左轉到捷運站距離比較近,可是一羣人卻向右轉,沒有人發現這是不對的方向,也沒有人提出異議。大夥仍邊走邊聊天,有說有笑。

我知道正確路線,但是我沒提醒,冷眼看看團隊怎麼發展,想當機會教育。

半小時之後,有人發現不對勁,隊長才召集大家討論,發現走錯路了,再回頭到捷運站,已經浪費了一小時。

可想而知,因爲所剩時間不多,那一次這個小隊完成任務的內容品質也就疏漏百出。

五個小時後回到教室,我拿這個事件作機會教育,請教這個小隊爲何會如此?

隊長:我對臺北不熟,所以我信任臺北的隊員,跟大家一起走。

隊員A:我是臺北人,這幾天下課回家都是下樓就向右走,今天就依平日習慣走,我不是隊長,但我剛好走在前面,沒想到大家竟然跟我走。

隊員B:我看到A往右走,他是臺北人,應該不會錯,所以就跟着走,沒想到竟然錯了。

隊員C:我看到前面有三個人都往右,應該不會錯,所以我也往右走。

隊員D:我也是臺北人,一開始我有感覺方向不對,但是隊長往右走,大家也都往右走,我想是不是有新的捷徑,所以就沒提出異議。

隊員E:我判斷應該要往左走,可是這麼多人往右走,我想應該是我錯了。

隊員F:…

這種糊里糊塗的團隊,在生活中我們偶爾可見到。他們在課程中所犯錯的代價很低,但是若能學到教訓,就很值得了。

但是假如這種決策錯誤出自企業的高層、或是政府高官,那是一場可怕的災難。

團隊成員同質性太高,思考模式太接近,過度追求以和爲貴,一旦有人犯了決策盲點,部屬同僚基於信任權威,同事和諧關係,或是懶於思考等原因,就不會(不敢)提出異議,一旦做出錯誤決策,後果將不堪設想。位階愈高後果愈嚴重。

避免「團隊迷思」的方法之一是:組織中不要全部任用背景風格完全相同的人,要有多元性,纔會有不一樣的思維角度。

同時也要鼓勵包容團體中一些異議份子的發聲,這樣纔會促進組織的活力,避免陷入團隊迷思的泥淖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