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熱議:教育是"教人不敢"還是"教人不怕"?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

作者王營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

“知乎”上有用戶提問:教育是“教人不敢”,還是“教人不怕”?是“限人不許”,還是“助人可能”?這既是一個教育問題,也是一個哲學問題,可以用孔子的“中庸”思想加以闡述。中庸強調“過猶不及”,要順應客觀事物發展規律講究“適度”,做事既要達到規定目標,又不能過頭筆者認爲,教育也是“中庸”思想的具體化。

教育既要“教人不敢”,又要“教人不怕”,“無爲而無不爲”。所謂“教人不敢”,是要教育學生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規律、敬畏法律、敬畏規則等。正如孔子所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同時,教育不能僅僅教育孩子對人對事有敬畏之心,還要“教人不怕”,要給學生以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和失敗的勇氣,要善養其浩然之氣,引導學生堅持真理,維護正義。“教人不敢”“教人不怕”,還需把握好“度”:既不能過分強調“不敢”,也不能過分強調“不怕”,要根據具體的教育內容,依據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給予學生適度的教育。

此外,教育既要“限人不許”,還要“助人可能”。在學校管理班級管理方面,要把紀律、規則挺在前面,讓學在紀律的約束健康成長。對於違反紀律的學生,教師要敢於說“不許”,且要進行必要的教育懲戒,以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和良好的行爲習慣。同時,還要處理好“紀律”和“自由”之間的關係,紀律約束的是學生的不良行爲,但不能限制學生思想和表達自由。教育在強調紀律和規則的同時,還要貫徹因材施教原則,依據學生的興趣特長施以不同方式的教育,爲學生的發展提供多種可能。

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把握好“限人不許”和“助人可能”之間的“度”——既不能打着紀律的旗號搞整齊劃一,強制學生這也不許做、那也不許想,壓制學生的思想、想象力創造力;也不能以順應學生的天性爲由,讓學生放任自流,野蠻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