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三大應用領域 由智慧化致能技術支撐

工研院「步態檢測步道」結合AI視覺辨識和壓力偵測技術,可篩檢異常與早衰現象。圖/本報資料照片

未來10年,在工研院「2030技術策略藍圖」的整體願景下,秉持「以科技研發,帶動產業發展,創造經濟價值,增進社會福祉」的任務使命,從「以人爲本」的角度,思考未來美好生活關鍵應用與賦能技術(Enabling)。深入耕耘智慧生活(Smart Living)、健康樂活(Quality Health)與永續環境(Sustainable Environment)三大領域,以及撐起三大應用領域的「智慧化致能技術」領域,以達到「以科技爲始、以社會爲終」的目標

在智慧生活領域,隨着數位科技快速發展,面對萬物聯網、AI人工智慧無所不在的時代,生活周遭充滿各式各樣的智慧環境、裝置服務,具備更快速、更便利、更智慧化的功能,藉以滿足日常運作及需求。據此,工研院於此一領域擘劃 「個人化裝置與服務」、「自主移動系統」、「智慧產業及服務」三個次領域計8項研發主軸,期許2030年時臺灣能享受高品質的生活,建立未來生活面貌,並創造商業機會

在健康樂活領域,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的社會結構,在有限的醫療與照護人力之下,維持效率、有品質的照護服務,並適度降低醫療健保負擔,將驅動新興醫療與照護科技發展。據此,工研院於此一領域擘劃「智慧醫療」、「健康照護」兩個次領域共計6項研發主軸,期許2030年時,能提升臺灣健康樂活的品質與效率,以及生醫產業的附加價值。

在永續環境領域,面對氣候變遷溫室效應加劇及能源資源有限的挑戰,在追求科技發展的同時,也需兼顧與大自然共存共榮的平衡,以創造循環再生體系,減少耗時、耗能的生產製造,並尋求綠色能源供應。據此,工研院於此一領域擘劃「循環經濟」、「智慧製造」、「綠能系統與環境科技」三個次領域,共計11項研發主軸,期待2030年時,能以循環材料、智慧製造及永續能源支持臺灣製造業升級轉型,促成永續創新的高值化產業。

至於撐起前三大領域的智慧化致能技術,在萬物聯網趨勢下,各式應用服務將解決頻寬有限、通訊延遲、資料隱私和網路覆蓋等問題,以滿足即時性、可靠性、隱私性及客製化的應用需求。據此,工研院聚焦「AI人工智慧」、「半導體晶片」、「通訊」、「資安雲瑞」4項致能基礎技術暨15項研發主軸,有效支援三大應用領域發展所需高效能AI人工智慧能力、萬物互聯的通訊能力,以及資訊安全需求,以協助三大應用領域展現創新系統及應用服務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