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上合・撒馬爾罕峰會”中外專家研討會在京舉行
人民網北京9月16日電 (記者曲頌)9月16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召開之際,中國外文局中東歐與中南亞傳播中心(人民畫報社)、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管理委員會在京共同主辦“直擊上合・撒馬爾罕峰會”中外專家研討會。
來自中國、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等上合組織成員國的專家學者以線上或線下方式參會。與會專家聚焦撒馬爾罕峰會,解讀習近平主席出訪中亞兩國並出席此次峰會的重要意義,圍繞上海合作組織應如何踐行“上海精神”,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安全等進行深入探討。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孫壯志表示,撒馬爾罕峰會的規模與成果體現了上合組織的吸引力、號召力。今後,上合組織應進一步凝聚合作共識,共同應對地區和國際形勢複雜變化帶來的挑戰;深化合作,落實在重點領域和通道建設方面的中長期規劃;拓寬思路,根據地區實際情況和成員國的具體訴求增加議題;加強對接,把上合組織打造成“一帶一路”倡議與其他國家重大倡議相互對接的平臺。
烏茲別克斯坦外交部國際關係信息分析中心執行主任、烏茲別克斯坦前駐華大使達尼亞爾・庫爾班諾夫強調,米爾濟約耶夫總統同習近平主席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會談,雙方簽署並發表聯合聲明。習近平主席出席撒馬爾罕峰會充分體現了中國對中亞地區、上合組織以及烏中關係的高度重視。此次峰會必將開啓上合組織的新篇章,爲歐亞大陸各國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上海合作組織前副秘書長、俄羅斯總統辦公廳外事局前顧問弗拉基米爾・波塔片科指出,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工業農業種類多樣,經濟增速顯著,合作潛力無限。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兩國意義重大,成爲中哈、中烏關係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當前,上合組織面臨新機遇與新挑戰,因此各國需要增進理解,建立健全相關機制。
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院長馬曉霖認爲,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持續演進,新冠肺炎疫情仍處於全球大流行,俄烏衝突持續。因此,上合組織應堅持穩健發展,有序擴容;加強內部協調,尊重彼此關切,維護共同利益;維護世界治理秩序和國際關係平等化,反對霸權主義和陣營化;堅持集體安全與經濟發展“雙輪驅動”;堅持不同文明共存共榮,打造國家關係樣板。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許濤強調,撒馬爾罕峰會意義非同尋常。峰會的召開表明了上合組織堅持多邊主義的決心,隨着各國合作抗疫取得初步勝利,峰會共商振興大計、共謀發展藍圖,爲各成員國帶來希望。同時,伊朗將正式成爲上合組織成員國,上合組織第二次正式擴員意味着國際社會“反霸權”朋友圈的擴大。
印度《Janmabhumi》報紙前總編輯拉馬・錢德蘭表示,印度將加強與中國、俄羅斯等上合組織成員國的合作,爲建立多極化世界貢獻更多力量,扮演積極的角色。撒馬爾罕峰會將圍繞加強互聯互通和打造交通運輸走廊、本幣結算過渡路線圖等方面達成系列協議。與金磚機制一樣,上合組織是印度和中國和平共處的重要平臺。爲更好地實現“亞洲世紀”這一目標,撒馬爾罕峰會將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商務部歐亞司副司長、中國�C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棟表示,上合示範區啓動建設以來,主動融入和服務上合組織發展,全力推進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交流發展“四個中心”和上合組織經貿學院建設,加速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上合示範區將以此次峰會爲契機,緊抓上合組織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全力推動與上合組織國家的務實合作。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李自國表示,撒馬爾罕峰會出席領導人之多、簽署文件之多、擴員規模之大前所未有。這表明在全球秩序重構和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下,各方都希望在不同議題上達成共識,共同應對不斷出現的新挑戰和新威脅。此次峰會全面闡述上合組織對於國際政治、國際經濟等全球治理重大問題的立場,體現上合理念、上合方案。
哈薩克斯坦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古爾納・沙伊梅爾格諾娃認爲,哈薩克斯坦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習近平主席疫情以來的首次出訪就選擇哈薩克斯坦,彰顯了“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性。此外,託卡耶夫總統在多次講話中主張進一步發掘“絲綢之路”交通走廊的潛力。哈薩克斯坦積極看好該領域合作的發展前景。
巴基斯坦《每日郵報》社社長、巴基斯坦中國研究院院長馬克東・巴伯強調,撒馬爾罕峰會對於阿富汗局勢、中亞地區安全和世界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多項國際倡議,這些倡議使上合組織這一多邊合作機制變得更加充滿活力、富有成效。
中國外文局中東歐與中南亞傳播中心(人民畫報社)主任姜永鋼主持研討會並作總結髮言。他表示,二十多年來,“上合大家庭”體量不斷增加,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上合組織實現了從安全與經濟合作的“雙輪驅動”到“四個共同體”多軌並進。作爲構建其中一個共同體――人文共同體的重要力量和精神紐帶,媒體和智庫將大有可爲。